高效弱光型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

-/新能源与节能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环境两大压力

。首先能源方面,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有限,据估测,在未来300年内即可消耗殆尽。环境方

面,由于传统能源的利用会产生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酸雨等危害人类生存

的现象。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人类急需寻找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太阳能

以其储量无穷,安全、清洁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能的一种形式,通过光伏效应,可以把光转换成电。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世界各国政府都

通过各种形式的政策来鼓励发展这种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种类繁多,主要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

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砷化镓、铜铟镓硒、碲化镉等化合物电池。其中晶体硅电池以效率高、技术成熟等优

势占据着80%以上的光伏市场。然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仍然受限于成本和效率问题,还未能普及推广,如何进一

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显得意义重大。

严峻的晶体硅材料短缺使越来越多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处于停产状态,而不断上涨的晶硅价格也在一步步吞噬

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的利润。因此,寻找晶硅或减少对晶硅的依赖成为太阳能电池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选择。从长远

看,摆脱对晶硅的依赖是安全之策。在这种形势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获得了难得

的发展机遇,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其市场占有率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薄膜太阳能电池质量轻、材料省,适用于

多种衬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丰富,弱光响应好,寿命长,工艺路线相对简

单,适合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但是硅基薄膜电池存在S.W效应,电池性能会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稳定后的

电池效率较低。减少硅薄膜吸收层的厚度可以增强电池内建电场,提高载流子的收集效率,有效减少S.W效应的

影响,同时减少了制作电池的时间和材料成本。但是,吸收层的厚度的减少会使得对太阳光的吸收不完全,降低

短路电流,同样会引起电池效率降低。因此,研究人员一直不断追求在较薄的吸收层厚度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

太阳光被电池吸收的几率。与成本高、体积大、工艺技术复杂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较,一却非晶硅薄膜太阳能

电池的成本低、工艺技术简单,还可以沉积在重量轻、可以卷曲的塑料、不锈钢和铝箔片等柔性衬底上,制备出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因此它被研究者公认为太阳能电池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

非晶硅薄膜电池由于超薄而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同时超薄的非晶硅层也导致了较弱的光吸收和较低的能量转

换效率,这严重地制约了其未来的发展。

湖南旭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一套高效灵活的发展运营机制,由新能源

电池领域的杰出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一大批勤奋上进,善于钻研的高素质技

术人才是公司运作的坚强支柱,敬业,有闯劲,勇于开拓的市场营销队伍是公司业务拓展的主力军。本项目组由

10人组成,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博士及以上学历2名,来自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的博士、专家及“长江学

者”组成,占项目团队总人数20%;其中本科3名,占项目团队总人数的30%。团队主要成员如下:

1、赖延清:现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轻金属及工业电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长江学者

”;

2、刘芳洋:博士,中南大学,获“有色金属冶金” 博士学位,师从刘业翔院士;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

3、刘亮:技术副总,一直专注新型高效弱光型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1项,发

明三项(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十五项进入公示阶段。

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发

-/新能源与节能

1、项目背景
1.1项目的政策背景
(1)符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
《规划》指出,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改革攻坚,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更广领域新技
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能否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国际产业
竞争中能否占领制高点。湖南省斯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建设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符
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符合产业重点领域支持方向。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利于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
育经济新增长点。
(2)符合《湖南省“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湖南省“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6大优势新材料领域。本项目涉及的产品为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中的“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为高性能锂离子电
池,新型高安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是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
(3)有利于加快制造强省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
为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的通知》
(湘制造强省办〔2016〕13号),在制造强省加快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产业中,筛选出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作为我
省制造强省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湖南省斯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建设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锂离
子电池研发项目属于制造强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中的“先进储能材料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动计划,公司研
发生产的圆柱18650电池、聚合物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大、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高
、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主要应用于两轮电动车、四轮低速车、储能电站等领域。本
项目建设属于《2021年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补助类项目申报指导目录》优先支持领域中的第4项“全省工业
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企业实施的强链补链固链延链项目”。
1.2项目的市场背景
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总装机量为63.638GWh,同比微增2.3%,可以说基本与2019年持平。但从全球范围来,202
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37GWh,我国装机量仍然占到一半左右,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消费市场。
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自2020年11月份后出现明显增长,这主要归因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毕竟动力锂电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发展始终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关联。我们预计受政策性因素利好以及
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进步的积极影响,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出现20%以上甚至更高的增长,因此对于锂
电池企业而言,2021年的市场前景是可以期待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动力锂电池企业面临的问题仍十分
突出:一方面,整车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要求锂电池企业不断下调价格,因此动力锂电池企业的盈利仍面临巨大的
挑战;另一方面锂电池的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并不能很好满足整车厂的需求,这种技术上的瓶颈对于新能源汽车
商业化的推广也形成了制约。因此锂电池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进行研发和技术升级。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分析,该项目市场前景良好。
2、产品和技术
公司研发生产的圆柱18650电池、聚合物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大、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放电
功率高、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指标如下:
①电池30C/1C放电容量≥90%
②针刺短路测试最高温度≤80℃,不起火,不爆炸
③6C 充电容量≥额定容量的 98%;
④能量密度≥200Wh/kg,循环寿命≥1500 次;
⑤符合锂离子电池安全性GB-31241-2014测试标准

装配式钢结构农建房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新能源与节能

根据住建部2020年全国住建工作会议九项重点工作中指出的“着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
村’”,“总结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农房建设试点经验,提升农房品质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有关要求以及省
住建厅关于试点地区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安排,湖南鸿云杭萧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农村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关键技术研究,成功研发了“异形组合柱型钢屋盖结构”住宅体系,并通过试点地区的建设,
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鸿云杭萧研发的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是由异型柱钢框架、H型钢梁、钢筋桁架楼层板、硅酸钙夹心墙板等
主体结构构成;辅以防腐层、防火保温隔热层、CCA板外墙装饰板,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创新性、高效能的装配式
异形柱钢框架体系,该技术体系可应用于六层以下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
       公司于2018年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致力于进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及围护系统的研发,目前
,团队已有研发人员近24人,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6人,技术团队大部分成员拥
有多年工艺研究、建筑施工研究与开发经验,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
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期派技术人员前往杭萧钢构进行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及施工技术
方面培训,享有杭萧钢构在钢结构住宅体系专利技术的实施许可,杭萧钢构经常派核心技术人员来厂交流指导

基于石墨烯电极材料的锂离子动 力电池

孟亚斌 

-/新能源与节能

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

一是燃油汽车的大量使用。针对电动汽车应用的迫切需求,开发清洁可再生的交通能源,成为今后世界经济中最

具决定性影响的技术领域之一。电动汽车能够充分利用由多种来源产生的电能、以及用电低谷的“富裕”电能充

电,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以在大量领域内使用电能取代石油能源,节约了大

量宝贵的石油资源,同时电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缓解使用石油能源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型锂离子二次

电池的研发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并且电池技术依然是制约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瓶颈,在车载电池比功率、比

能量、循环次数、耗费的充电时间长短等关键指标方面均存在着瓶颈。目前欧、美、日及我国都积极开展了将锂

离子电池应用与电动汽车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大量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

义。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本项目属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将研制开发基于石墨烯新型电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

池关键技术:(1)石墨烯宏量制备;(2)石墨烯基碳合金材料制备;(3)基于石墨烯的导电添加剂应用技术

研究;(4)石墨烯基材料的高效储能/能量转换体系性能研究;(5)石墨烯基材料的分散工艺及其锂离子动力

电池制造工艺。高安全性、高一致性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的制作及集成工艺。重点对动力蓄电池的可靠

性、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试验考核。制备容量为10-20Ah 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循环寿命大于2000 次,

比能量大于150W.h /Kg,比功率大于1000W/Kg,具备快速充电能力,电池工作温度为-20℃–70℃,安全性达到

动力电池安全要求。 本项目通过研究基于石墨烯的碳片层本征电化学及其二次结构(孔隙、层状结构)对电化

学行为的影响,阐明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机制;在此基础上,并基于石墨烯的碳基材料纳米结构构筑、

有效复合,实现碳质和碳合金(碳/非碳组分的有效复合)功能材料功能导向设计和可控组装、制备;通过制备

科学的研究,实现性能优化,获得基于石墨烯的高效锂离子电池材料,最终实现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批量制备

和其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产业化应用。 预期目标:1. 20℃条件下10C充放电循环寿命不小于500 次

(80%DOD);2.脉冲放电电流不小于30C;3.重量比能量不低于150 Wh/kg,重量比功率不低于1000 W/Kg。项

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将申请专利5 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新产品1 项。同时产品将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UL 认证、CE 认证。

基于倒装芯片LED封装的背光源 模组的研发

李峰

-/新能源与节能

针对目前LED照明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对中国LED照明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做了力争

在“十二五”末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宏伟规划。光脉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结合行业现有的先进工艺,

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既具有专业领先技术水平,又深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本项目的“基于倒装

芯片LED封装的背光源模组”采用新型的薄型化、高色域直下式LED背光源,按照设计的LED阵列的有限元模型,

并结合独特的大功率LED封装工艺,开发出一种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LED照明产品。其主要优点是:低电压、高

亮度、高可靠性、高饱和电流密度、长寿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自2009年成立以来,光脉公司一直致力于

研发和生产大功率LED光源、大功率LED和SMD方面的灯珠等产品。公司开发的LED封装产品涵盖各种颜色和多种功

率范围,广泛应用于路灯、射灯、矿工灯、警示灯、投光灯、亮化工程和家居照明等领域,其高质量的品质得到

了直接客户及终端客户的一致认可,并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公司秉承“追求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和

“品质赢得客户,诚信赢得市场”的服务宗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LED产品、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和技术支

持。本次项目申报的”基于倒装芯片LED封装的背光源模组”在传承同类产品特点的同时,整合了最新的先进制

造工艺,使其生产效率更高、功能更加完善,并且市场应用的领域也大大拓宽,必将对其应用的行业造成巨大的

冲击和深远影响,成为深圳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执行期内,预测累计销售收入2000 万元以上,净利润

120万元以上,累计缴税100万元以上,新增大专及以上就业人数20人以上。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推动我市乃至

全国LED照明技术开发的发展,也将积极推动深圳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和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并在促进人员就

业、培养创新人才、引进创新项目、推出省市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增加深圳的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及税收等方

面,产生可预见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新产品的推广,有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近30亿的投资,并加快

半导体照明产业、 新型电子元器件发展的进程。

高性能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关键 技术开发

张志国 

-/新能源与节能

动力电池组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它主要通过金属材质的壳体包络构成电池包主体。模

块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芯的集成,通过热管理设计与仿真优化电池包热管理性能,电器部件及线束实现了控制

系统对电池的安全保护及连接路径;通过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电池包包括电

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箱体和BMS。BMS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

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和电机控制器(MCU)是新能源三大

核心技术,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动力电池组及管理系统问题已成为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不合理使用导致电池寿命缩短、电池一致性差造成的续驶里程短时间内显著

下降、电池与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的安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安全问题等。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

自2011年11月颁布之后,其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被国际汽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用于解决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

汽车电子电器的安全问题。 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符合道路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的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

(BMS),以解决和改善前面阐述的问题,提升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安全,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掌握道

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的架构、要求、应用及功能安全核心技术,并将标准有效地导入到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

开发设计工作中,可提升系统或产品的可靠度,避免过当设计而增加成本;使电池管理系统符合所需的汽车安全

完整性等级(ASIL),与国际市场要求规范接轨,强化客户对产品的信赖度,提升企业形象, 获取更多的商

机;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为电子电气部件可靠性问题而导致的整车召回风险,避免经济损失。最后,标准的实施和

应用可提高开发能力及软件开发效率。 BMS核心部分由硬件电路、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组成。但BMS硬件由主

板(BCU)和从板(BMU)两部分组成,从版安装于模组内部,用于检测单体电压、电流和均衡控制;主板安装位置比

较灵活,用于继电器控制、荷电状态值(SOC)估计和电气伤害保护等。BMU硬件部分完成电池单体电压和温度测

量,并通过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通道与BCU 模块进行指令及数据的双向传输。BCU 可选用基于汽车功能安全架构

的32 位微处理器完成总电压采集、绝缘检测、继电器驱动及状态监测等功能。底层软件架构符合AUTOSAR或

ASPICE标准,模块化开发容易实现扩展和移植,提高开发效率。应用层软件是BMS的控制核心,包括电池保护、

电气伤害保护、故障诊断管理、热管理、继电器控制、从板控制、均衡控制、SOC估计和通讯管理等模块。 本项

目为新能源领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 (1)研究动力电池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 (2)开发满足面向汽

车行业流程评估模型的电池管理软件系统; (3)研究开发高安全性、低故障率的电池管理硬件系统。项目执行

期内,新增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4)撰写(申请)相关专利4项以上,并发表学术论文2篇。并实现: 1、

动力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幅值理论计算误差不大于3 mΩ; 2、开发符合《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的动

力电池管理系统,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不低于ASIL C级; 3、电池管理系统采用汽车级处理器,监测电池电压不

小于1000V,串联锂离子电池单体数不小于300个

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关键技术研究

何朝阳 

-/新能源与节能

本课题瞄准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业务需求,针对智能用电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和理论技术难

点,设立六个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如下: 任务 1: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技术体系架构研究,包括智能用电体系

架构及功能范畴研究,智能用电系列标准的制定及智能用电检测与仿真技术研究。本任务是整个课题的基础,总

领其他任务并提供体系、规范支持。任务 2:用户负荷特性及其需求响应机理研究,包括用户用电环境与用电模

式的相互影响,负荷特性影响,需求响应机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对不同业务主体用电特性及需求响应机理的总

体把握,为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提供理论基础。任务 3:智能用电高级量测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高级量测系

统组网方式及信息传输技术,用户门户及户内网络支撑技术,以及计量数据管理及信息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集成现有技术,解决高级量测体系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传输,和数据管理及信息应用接口等方面问题。 任务

4:智能用电双向互动运行模式及支撑技术研究,包括智能用电双向互动运行模式,双向互动调度、双向互动需

求响应、双向互动延伸服务、即插即用接入以及用电信息交互、展现等技术的研究。在高级量测系统数据支持的

基础上,进行智能用电双向互动高级应用研究,解决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核心技术。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乙二醇

郑明远

-/新能源与节能

乙二醇、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PET等聚酯合成(涤纶纤维、饮料瓶)和化学中间体等。2016年全世界乙二醇的消费量达到2600万吨,预计2020年增加至3100万吨,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生物化工醇的工业生产。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在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中提出以生物质原料替代化石原料生产乙二醇,计 划在2030年前实现100万吨生物质基乙二醇产能。因而,生物质制乙二醇技术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战略,前景广阔。 2008年,大连化物所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纤维素直接催化转化高选择性制乙二醇技术,开辟了生物质转化利用的新途径,在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此后,研究团队以工业化应用为目标导向,不仅使乙二醇收率进一步提高到78%,产物可以在乙二醇、丙二醇、丁四醇、山梨醇之间多元醇产物分布可调变,而且催化剂成本显著降低。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碳水化合物生物质原料,包括: ·农林业秸秆、玉米芯等,经简单预处理后,对得到的纤维素原料在240℃水热加氢条件下进行催化转化,可获得50%以上的乙二醇收率。 ·葡萄糖、木糖等秸秆糖转化可获得接近80%的乙二醇(75-30%)和丙二醇收率(5-40%)。 ·菊芋等果糖转化可同时获得丙二醇和乙二醇(~60%收率)。 该技术已经申请60余件中国专利和10余件国外专利,并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欧洲多个国家获得授权。

共 27 条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