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ROV

李华忠

-/资源与环境

水下机器人ROV为服务类机器人,以无人化为主,使其可在高危险、被污染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环境下工作,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可以完成实时视频传输声呐图像绘制,抓起重物等各种专业操作。目前,水下机器人已经在海洋探索渔业养殖水下检测维修、搜救、消费娱乐、军事、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本项目主要对深水水域的探索与作业等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确定好机器人的结构和尺寸参数,使用建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水下机器人配有六个电机作为动力源,实现四个自由度运动,分别为沿着xy、轴的平移和绕着z轴旋转,对水下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以及在水下运动约束下运动范围研究和分析,自主调整运动稳定性等。进行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控制系统分为上位机,下位机和通信,对水下机器人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PID控制方式研究,使机器人在控制系统作用下能够在不同深度水域移动使用仿真分析软件对水下机器重要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固有模态分析,主要是对水流动力学的仿真分析,并设计出实物样机,符合预定的研究指标,并在不同深度水域中验证机器人设计的合理性、鲁棒性。水下机器人代替深水作业人员进入不同深度水域开展监测和维护维修工作,进行电视成像精细检查,辅助生成符合行业标准规范的检测评估报告,为水下设备等制定养护修复方案提供重要分析依据和指导建议。

不锈钢装备在强还原性介质中的腐蚀控制新技术及应用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不锈钢是工业、科技、国防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需要在氧化性环境中才能稳定地存在,因此不锈钢在氧化性环境中,例如大气、水环境、硝酸溶液等,具有良好耐蚀性,而在非氧化性或还原性环境例如高温稀硫酸、高温甲酸等介质中,由于表面的钝化膜不稳定,不能有效地保护基体,耐蚀性就很差;在含有能破坏钝化膜的有害离子的介质中,不锈钢的耐蚀性也很差。以化工、石化工业为例,在高温稀硫酸、高温甲、乙混合酸等介质中,奥氏体不锈钢腐蚀速度很快。由于温度较高,非金属材料在这种体系中不适用,国外部分企业采用耐蚀性更高的钛材或镍基耐蚀合金,但设备价格极其昂贵,同时材料来源和加工也非常困难。 该课题组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钯系合金薄膜的技术,主要通过钯对不锈钢表面钝化性能的促进作用来提高不锈钢在非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并研究了在工程现场对不锈钢设备进行大面积施镀的技术。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在非氧化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例如,在沸腾稀硫酸和沸腾甲、乙混合酸中,镀钯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可以降低三到四个数量级,在含有微量Cl、Br离子的环境中,耐蚀性也显著提高。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特点 1)研究开发了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钯、钯-铜和钯-铬合金薄膜的工艺技术,工艺稳定可靠,镀膜厚度可以在0.5-3μm之间控制,膜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和抗冲击性能。镀膜、镀液及刷镀过程中均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环保性好。 2)镀膜不锈钢在非氧化性腐蚀介质中耐蚀性大幅提高,与未镀膜同种材料比较,在典型非氧化性环境(沸腾20%硫酸,沸腾90%乙酸+10%甲酸)中腐蚀速率降低约二到三个数量级。 3)传统的电镀或化学镀方法很难对大面积表面施镀,我们开发了可对大型不锈钢设备表面实施大面积快速电刷镀钯的工艺技术,并且能够针对在用的旧不锈钢设备进行表面处理和现场施工。 应用范围及市场分析:该技术最适用的场合是以高温稀硫酸等非氧化性腐蚀环境。前期曾在几个不同企业进行了现场实施,其中在某化纤厂的醋酸吸收塔的塔内水线附近和进料口镀膜约20平方米,效果良好,镀膜两年后内壁仍保持比较平坦,未发生过去1年即产生大量腐蚀坑的现象。 此外,在抽提法、乙醇法和丁烯氧化脱氢法制丁二烯,丁腈橡胶合成,维纶生产的醛化工序,钢厂和有色冶炼厂中的硫酸酸洗装置,湿法冶金与选矿中的硫酸与硫酸盐反应体系,无机酸、有机酸生产,纯碱生产中的碳化塔冷却管,尿素生产中的高压冷凝器、汽提塔、甲铵泵,锅炉和各种轻油、重油燃烧炉的省煤器、再沸器,废热锅炉等等装置,以及轻工、制药领域的一些装置等等,都有高温非氧化性介质的不锈钢腐蚀问题,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在这些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投资条件及效益分析:设备投资小,现场施工仅需刷镀电源设备及相关附件,原料主要是采用工业级Pd盐,其成本根据镀膜的厚度不同,大约在2000元/m2上下,与一般的涂镀层相比成本较高。但由于其应用场合是针对腐蚀特别严重、其它方法不能解决的设备或部位,需要保护的面积通常并不大。以一台醋酸吸收塔为例,塔高度25m,直径2.3m,由316L和317L不锈钢分段制造,其内表面积超过180m2,装置投资约为一千万元,一旦设备由于局部腐蚀失效,会导致整套设备报废,损失巨大。但腐蚀严重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塔身下部水线附近两米左右范围,面积只有十几个m2,只要这一部分的腐蚀得到控制,整套设备就可以安全运行,因此保护成本并不高。经过镀钯处理后,设备检修周期和服役寿命可以显著延长,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植物型洗涤日用化学品技术开发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今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及方式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易耗用品,洗涤剂的发展也日趋绿色化和植物化。植物型泡沫洗涤剂和浓缩洗涤剂以其节水节能、去污高效、生态友好等特点成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洗涤剂市场的主流产品,而在我国,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植物型泡沫洗涤剂浓缩洗涤剂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开发泡沫型和浓缩型的日用化学洗涤剂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标准中规定通用日化洗涤剂中的活性物含量大于或等于15%即可,浓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包装材料、运输成本及人工费用。本技术开发的是植物型泡沫洗涤剂和高浓缩洗涤剂,这种泡沫洗涤剂和高浓缩洗涤剂在配制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工艺,配制了活性物含量高达50%的浓缩洗涤剂和泡沫洗涤剂,新型绿色环保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产品即使在冷水中使用也不会出现凝胶,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流动性和低温稳定性,可以确保产品的高效性,在洗涤物品上使用无残留。 (1)植物型高浓缩洗涤泡沫 该项目采用植物提取液作为抑菌剂添加到日化洗涤剂中,主要采用的植物类型为金银花、菊花、薄荷等产量高植物,例如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止痒、抑菌等特点,采用低温浸渍技术将金银花枝干和花朵浸泡在水性提取液中获得金银花提取液。配合绿色环保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浓度高、粘度小,受温度影响小的植物型浓缩泡沫,形成泡沫致密,减少浪费,成本低,性价比高,可用于洗手、沐浴和厨房用洗涤日化品。 (2)植物型高浓缩洗涤剂 该项目采用金银花等植物提取液添加到高浓缩组分中,形成高浓缩洗涤剂。通过分子精馏和精确复配制备得到的高浓缩洗涤剂粘度低,节省运输成本等,具有很好绿色环保性能。可采用合作开发和技术入股等模式进行成果转化。同时可共同开发植物型洗护日化产品。

低共熔法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纤维、塑料的合成,农药、医药的制备,以及香料、染料等其他生产领域。煤焦油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从中提取酚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工业上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是氢氧化钠碱洗法,但整个过程消耗大量酸碱溶液,并且会产生含酚废水需要后续处理。为了解决上述缺陷,采用新型非水相分离方法很有必要。本课题组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季铵盐通过与酚类化合物形成低共熔溶剂(deepeutecticsolvents,DESs)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这种方法萃取效率高,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萃取过程中不使用无机碱和酸,并且避免了含酚废水的产生。针对目前使用的反萃剂乙醚具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等缺点、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的夹带以及缺少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油酚混合物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等问题,本技术着重考察了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反萃剂的选择、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夹带行为和中性油的脱除,以及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煤焦油过程中不同酚类化合物组成变化和物料守恒等。为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TMAC相对ChCl萃取真实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能力更强,回收率更高,但会夹带更多的中性油,且反萃剂更难去除;ChCl萃取酚中性油种类较少,主要为萘,而TMAC萃取酚中性油除了萘还有大量其他种类的中性油;使用季铵盐萃取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萃取率可以达到80%,低于模拟油酚混合物时的萃取率,这是由于煤焦油中多种芳环中性油与酚类物质间π-π键作用造成的;ChCl和TMAC在循环3次实验后基本特性保持不变,可以循环使用。

进料分流强化双反应段蒸馏塔的综合与设计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反应蒸馏技术是反应操作与分离操作相互耦合的产物,虽然它是一种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具有大幅度降低设备投资成本与操作能耗的潜力,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在所有的反应物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某些条件下,反应蒸馏技术的劣势甚至比那些传统的工艺流程(一个反应器和几个传统的蒸馏塔组成的工艺流程)还要明显。例如,在分离不利物系(反应物与产物的相对挥发度相间排列,即αR1>αP1>αR2>αP2或αP1>αR1>αP2>αR2)和最不利物系(反应物是最轻和最重组分,产物是中间组分,相对挥发度的排列顺序为αR1>αP1>αP2>aR2)时,使用常规反应蒸馏技术的能耗较大或者根本无法完成分离,这影响了反应蒸馏技术优势的发挥及其使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前人提出了不同的反应蒸馏结构和改进措施,但是这些方案中都存在着一个结构缺陷,即他们都忽略了未反应的反应物通过产品侧线采出口塔板的量和浓度对于反应蒸馏塔设计的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响,本文提出了“不利浓度”的概念,并提出了“不利浓度”判据,以度量“不利浓度”的大小和研究其对系统稳态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不利浓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过程强化方案,即采取进料分流强化双反应段蒸馏塔的设计,得到新的蒸馏塔设计方案——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分料比、分料的数量和分料的进料位置是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变量,它们的合理设计可以显著加强蒸馏塔的内部能量耦合与物质耦合,这使得双反应段结构首次应用于分离不利物系并获得了良好的稳态性能。通过对6个反应体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幅度降低了“不利浓度”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蒸馏塔的操作能耗,与现有反应蒸馏塔的结构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具有最优的经济性能。对于最不利物系,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比现有最优设计降低能耗最高达133.2%;对于不利物系,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比现有最优设计降低能耗最高达4.92%。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不利浓度”对蒸馏塔设计的影响,建立以“不利浓度”及其判据为核心的理论框架,针对最不利物系以及不利物系,系统地研究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的优化与设计主要的研究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平衡级模型对分料双反应段蒸馏塔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2、分别针对双反应段蒸馏塔和现有研究中稳态性能最优的外部环流反应蒸馏塔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对比重要设计和化学参数变化对两种结构稳态设计的影响,论述了两种结构在稳态设计方面的优缺点,说明了双反应段蒸馏塔的研究意义。3、提出了影响反应蒸馏塔分离效率和能耗的因素,并提出了“不利浓度”的概念和“不利浓度”判据。

大功率LED灯具散热器设计与应用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大功率半导体(LED)照明的散热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灯具封装结构和一种复合式散热器,该散热器结合了金属导热快,聚合物易于制作复杂的表面微结构,增加散热面积等特点,提高了散热能力。本技术研究内容如下:1.大功率LED球泡灯散热器设计。本技术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芯片和灯具的封装结构,采用金属芯片基柱与聚合物散热外壳的结构组合式换热器,减小了芯片与外壳连接的接触热阻,充分利用金属导热快,聚合物外壳散热快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功率为3W和7W的LED球泡灯的散热问题。2.针对集成式大功率LED路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聚合物散热器,对翅片厚度、长度、高度等几何参数,以及表面辐射率和热导率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优化后的散热模型,经过数值模拟发现其能够满足100WLED路灯的散热要求,并具有成本低、轻便、抗腐蚀等优点。3.大功率电子器件的聚合物微通道板式散热器设计。该散热器创新性的采用聚合物与金属结合的形式,并采用宽度为0.3mm的微通道作为主要散热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相同外形尺寸的散热器的换热面积。利用聚合物微注塑加工方法制作了散热器样品。4.对大功率芯片散热器测试试验系统设计。该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冷却介质,可对实验中需要的数据进行测量、显示及储存,能够实现对LED芯片的控制。

超高纯氨中痕量水检测方法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超高纯氨是LED行业、微电子行业中重要的原料气体,主要应用于金属有机化学淀积法(MOCVD)制造外延芯片或氮化硅薄膜。过量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工艺产率和产品质量。氨气中痕量水分析是气体分析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可以稳定、准确测量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的方法只有光腔衰荡法、红外光谱吸收法和热分解露点法。国标中已将热分解露点法列为检测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分的方法,但国内目前采用该种测定方法的单位为零,而且对热分解露点法的研究也鲜有报道。本技术主要通过改进热分解露点法可以稳定、准确、快速的测量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分。本技术主要设计、制作出气密性良好的超高纯氨进样器、氨分解反应槽、热分解露点装置。制作了氨分解催化剂d并考察了分解槽温度、气体流速对所选用的四种氨分解催化剂在测试中的水分基线的影响及分解槽温度、气体流量对氨分解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的氨分解催化剂d用以测量超高纯氨中痕量水。采用热分解露点装置分析高纯氮气中痕量水、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并用配有氦离子放电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检测超高纯氨中的痕量氧,折算出超高纯氨中痕量水。与光腔衰荡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证明热分解露点法测试值准确度较高,成本低,可用以分析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分,最低检测限约80ppb。考查了氨分解温度、气体流量对高纯氨中痕量水分析的影响,从而确定热分解露点装置最佳工作条件。考查了变压置换、变流置换对缩短测试时间的影响,采用新的置换方式的测试时间是只平速吹扫所用时间的一半。比对了不同冷源的精密露点仪通过热分解露点装置测试高纯氮气、高纯氢气、超高纯氨气的检测限,制冷机为冷源的精密露点仪检测限最低。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HSAN-C吹脱回收硫酸铵技术: 新型吹脱塔是氨氮废水在碱性条件和一定温度下,通过高频超声的空化作用和专用塔板,在空气的动力作用下,使废水中的游离氨最大程度进入空气中,从而降低废水中氨氮含量的新型设备,吹脱出的氨气进入高效回收塔,可回收25%的硫酸铵产品,也可通过分离装置直接回收高纯度的硫酸铵晶体。 经过我公司多年的研究、改进和优化,吹脱塔一次性吹脱效率可达92%以上,该设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煤化工、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行业,并已出口至台湾。 蒸发回收铵盐技术: 对于偏酸性高氨氮废水,氨氮均以铵盐形式存在,如采用吹脱、蒸馏等技术需将氨氮转化为游离氨,不仅需消耗大量的液碱,而且铵盐转化为钠盐,未能根本解决出水达标问题;而采用低温多效蒸发技术,使铵盐结晶回收,冷凝出水达到回用标准,从而实现高氨氮废水处理的零排放。 特点:(1)利用负压多效蒸发技术,提高了生蒸汽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约蒸汽的目的,通常二效或多效蒸发每吨废水蒸汽消耗量为0.28-0.33吨;(2)可直接回收高纯度的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和硫酸钠晶体,出水可达回用标准,从而实现废水处理的零排放; 双效节能汽提脱氨成套技术: 技术特点:(1)采用双效汽提+精馏复合工艺流程,对氨氮废水进行汽提及精馏得到浓度为10—20%浓氨水或者高浓度氨气。不仅可以实现废水氨氮含量达标排放(<15mg/L),而且实现其中氨氮的资源化回收利用。(2)在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中采用双效节能技术有效利用系统热量,使处理氨氮废水蒸汽单耗在汽提精馏脱氨成套技术的基础上再降低45%左右,一般为90—110kg/吨废水。

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餐饮业每天要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除一部分用于饲料外,其他很大部分被丢弃处理。此外,在市场上,水果和蔬菜在包装、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果蔬垃圾,不但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生产沼气可用于发电、供热,或经提纯后制取车用燃料,也可加压罐装成沼气罐后,替代液化石油气气罐,作为家庭用燃气。因其价格低廉、制取简便、原材料易得,且为可循环利用资源,成为代替价格日益飞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之一。技术指标:1、干物质消化率大于50%;2、产气率大于300m3/吨(干料);3、反应器容积产气率大于1.0m3/(m3·天);4、沼气提纯后,甲烷含量大于95%,达到车用天然气的水平;5、沼渣达到有机肥料的相关标准,可作为生物有机肥料使用。 应用范围: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2、小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站;3、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等。市场分析:北京市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已明文规定:“餐厨垃圾必须经过安全有效的处理,不能直接加工成畜禽饲料”。此外,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也会产生大量的果蔬废弃物等。厌氧沼气技术可把这些有机垃圾转化成沼气、电力、车用燃料等,不但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产生大量清洁能源和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利用。因其,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建设日产1万立方米的发酵系统,总投资大约在800万元左右,每年获经济效益500~600万元,同时社会效益显著。

含硫工业污染物治理及资源化技术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煤气和煤炭焦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一方面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另一方面又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硫在环境中大量以硫化氢、硫氧化物及有机硫形式存在,很多硫化物具有刺激性气味,严重影响大气环境、植物生长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严格控制这些重点行业排放含硫化物的气体,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新型含硫化物工业废气绿色净化工艺,并对脱除的硫化物进行综合利用,达到防治与资源化的双重目标。 北京化工大学研制了新型复合液体脱硫剂,开发了湿法氧化脱硫异相处理新工艺,克服醇胺吸收法及湿法催化氧化(如PDS法)等均相处理硫化氢方法中脱硫剂组成配制复杂、易降解、易流失、需要定期补给脱硫剂活性成分和脱硫工艺必须严格控制脱硫剂水反应液的酸碱度等缺陷,实现反应净化及副产物的自动分离,直接将复合气体组分中含硫成分转化为单质硫,避免脱硫过程工艺长、能耗大、设备腐蚀、脱硫剂降解、被水稀释而导致脱硫剂成分变化和流失的二次污染等问题,达到气体净化及资源化的目标。 技术指标为1、可处理废气指标:硫化氢气体含量为0~100%(wt);2、脱硫剂指标:热稳定性≤200℃,粘度≤100mPa·S,含水量≤20ppm,活性成分≥25%(wt/wt);3、工艺指标:温度为室温~200℃,压力为常压,空速为200~2000h-1;4、经济指标:脱硫率≥99%,硫磺纯度≥99%,使用寿命≥3年。应用范围为石油炼厂气脱硫,天然气、焦炉煤气脱硫,废水处理末端废气的治理。本项目的核心是应用异相在线分离技术。脱硫剂合成工艺简单且性能稳定,脱硫工艺具有脱硫剂流失性小、节约用水、反应分离一体化、工艺流程短及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能够替代传统液体脱硫剂,应用于石化炼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等的高浓度脱硫,也可以用于石化工业等废水处理末端低浓度有毒废气的现场处理,充分表现出适用范围广、效率高、节水、无二次污染、易再生循环使用等方面的优点,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功能,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制作单元化操作设备与工艺,根据不同需求实施单元组合集成,设备投资小,在精细化工及资源环境领域的广泛使用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技术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已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因此,合成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熔点为113℃,性能介于聚乙烯、聚丙烯之间。目前高分子量PBS的制备主要采用直接缩聚法,需要很高的真空度(0.2mmHg以下),在工业化中存在较大困难,对设备要求高。本技术建立了一种缩聚-扩链法,先以丁二酸与丁二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备特性粘度在0.5以下的PBS预聚体,再经扩链,获得特性粘度在0.7~1.0dL/g之间的PBS。这种方法原料配比较易控制,所需设备较为简单,不需要太高的真空度,便于工业化推广。技术指标PBS外观:无色或淡黄色固体;特性粘度:0.7~1.0dL/g;熔点:112~115℃。可用做生物降解地膜、食品包装材料,汽水、可乐、洗发水瓶,以及纸质食品包装盒的可降解涂层,可降解热溶胶等。本技术所得的产品与日本ShowaHighpolymer公司的BIONOLLE产品(PBS)相当,性能相近,且在扩链剂方面有创新。所得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所需设备如下: 1、聚酯反应釜:能够加热至220℃,承受1mmHg的负压; 2、真空系统:从常压到1mmHg负压可调; 3、直接造粒系统:能够进行聚合物的熔融切片、造粒。 本技术具有显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聚合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及其在固沙和干旱地区植树中的应用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在完成产品小试验证后,利用小试产品进行了小面积的固沙试验和实验室沙模的抗压和抗剪切试验。结果表明AA和AM的共聚物固沙效果要优于PAA的均聚物。而且当分子量大于1500万时,分子量对沙模抗剪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固沙剂溶液的粘度随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满足固沙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以单体聚合浓度为7%进行产品工业生产试验,工业生产试验考核了连续三批次,共生产六吨产品。 技术指标:聚合反应的工艺流程为配料(按配方将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混合)、充氮脱气30分钟、加料(将反应液加入到各个反应器中)和聚合。实际聚合中的液层厚度约为250mm,。工业试验生产线的转化率大于98.5%,与小试设备的结果相似。应用范围:甘肃治沙研究所民勤治沙站实验林的梭梭面临着退化的危险,造成梭梭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梭梭根部的沙粒由于长期的移动,使得梭梭较发达的根系逐渐裸露出来,失去支撑作用,在较大的风沙作用下容易被吹得连根拔起,;二是大量裸露在外的根部失去了吸取水分的功能,所以保护梭梭的根部和尽可能地提供水分是挽救退化梭梭的有效途径。鉴于这种情况,将多功能保水剂,固沙剂和疏水剂组合起来,在梭梭周围做成一个雨水集流面,一方面保护梭梭根部,一方面集流沙漠里少量的雨水,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创造梭梭生长所需的条件。

聚四氟乙烯改性亲水膜工艺及处理应用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随着城市规模迅速膨胀,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工业废水处理率低,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的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这其中,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冷却水用量占工业用水的60~65%。因而,解决好冷却水循环回用的问题,可以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在冷却水处理中,需要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性离子。这些离子通常是通过水处理剂使之沉淀,再利用固液分离技术来实现的。传统的固液分离技术(如澄清池等)中存在占地体积大、分离效率低、适用面窄、操作弹性小、对微细颗粒无法去除等缺点。由于传统固液分离技术缺点较多,人们一直关注新型分离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利用膜实现的微滤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微滤技术是利用微孔膜本身极小的微孔(孔径一般为0.1~10微米)对颗粒的吸附、截留、筛分等作用进行分离。微滤技术的核心为膜材料的选择,在众多的膜材料中,由于聚四氟乙烯(PTFE)不吸水、熔点高(327℃)、使用温度范围广(-200~260℃),具有不燃性及热稳定性、摩擦系数小,尤其具有耐化学性(能耐许多高腐蚀性介质)、耐气候性及抗电性等,因此成为国内外表面过滤首选材料。PTFE膜极低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膜污染,并使膜的清洗操作更为简便。但PTFE膜的强疏水性却限制了其在水溶液体系处理中的应用。本技术基于配位键合理论对常规的聚四氟乙烯疏水膜进行改性,得到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膜,用于水处理领域中的微滤技术,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指标:1、过滤后溶液SS<1mg/L;2、可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强溶剂性条件下应用;3、操作压力0.05~0.15Mpa;4、处理温度5~150℃;5、处理通量1~1.1m3/m2·hr;6、使用寿命≥1年。应用范围:可以适用于工厂循环水处理、污水处理及其它涉及固液分离过滤技术的领域。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项环保制度规定的日益严格、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对工业及生活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迫在眉睫。而本工艺具有过程简单易行、能耗低、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因此,本项目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利用本技术改性的亲水聚四氟乙烯膜,成本较低,整个处理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成本低,与传统技术相比能耗大大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电石渣烟气脱硫工艺的改造和应用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本着“因地制宜、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原则,利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达到了废物综合利用。目前,我国烟气脱硫工艺主要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该工艺相对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但是脱硫剂石灰石价格比较高,运行成本约占脱硫装置的30-35%,为了提高电厂运行经济效益,降低运行成本,采用电石渣法替代石灰石法相当必要的,用电石渣替石灰石进行脱硫,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电石废渣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采用了价格低廉的脱硫剂,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石灰石矿的开采,降低了有限资源的消耗,对石灰石矿产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也降低石灰石-石膏法中C02的排放量,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对现有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比较,充分利用当地的特点,将企业的电石渣循环利用,选用电石渣-石膏湿法进行烟气脱硫,具有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优点,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运行费用。采用电石渣-石膏湿法脱硫的工艺路线后,根据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设计了脱硫塔,并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如液气比、烟气流速等。同时将生成的亚硫酸钙通入空气强制氧化成硫酸钙,并从脱硫塔底部用浆液泵抽出,经过二级脱水后,得到含水量为10%的脱硫石膏。通过改造后第一阶段在FGD入口SO2浓度≤2000mg·Nm-3(使用原煤全硫含量≤0.8%)的前提下,脱硫出口SO2浓度降低到≤50mg·Nm-3。第二阶段新、老吸收塔在FGD入口SO2浓度≤3500mg·Nm-3(原煤的全硫含量≤1.5%)的前提下,脱硫出口SO2浓度降低到<50mg·Nm-3,脱硫效率达到98.6%,满足了环保指标要求。最后,针对本次脱硫改造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叙述,通过计算生产运行成本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得到与石灰石法相比每年节约成本约880万元,二氧化硫排量降低了841.5吨/年,因此电石渣作为脱硫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煤炭清洁转化中的超临界应用技术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原煤可采储量占世界的12.8%,排名世界第三位。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撑,因此煤炭清洁转化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简称SCF)是指温度、压力均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流体。SCF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其密度接近液体,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其粘度接近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其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具有很高的扩散速度;此外,超临界流体绿色、环保、无污染、可回收利用,尤其是超临界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价廉易得。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将超临界技术开发应用于煤炭、化工材料、医疗制药、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领域。在煤炭方面用于煤发电、煤气化、煤液化、煤干燥等行业,不仅可以实现煤炭的高效转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通过提高锅炉中蒸汽初参数,改善热循环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超临界煤催化气化技术是指煤在超临界气化剂(通常为水)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出富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混合气体的过程。超临界催化气化主要特点是气化合成气中氢气含量高,特别适用于煤制氢项目,能够有效降低后续制氢装置能耗,提高制氢效率。煤液化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一项可行有效的技术。目前工业上比较成熟的煤液化技术主要是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使用超临界技术对煤进行液化,是指将煤炭粉碎到一定粒度后,用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溶剂将煤中可溶性物质(绝大多数有机质)提取出来得到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方法。煤液化生成的气体作为高热值的燃烧气体使用;液体可加氢精制成柴油或经过提纯得到高价值化工产品;固态残煤可以作为廉价的吸附剂。超临界煤液化实现了温和、绿色环保条件下煤炭的全面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超临界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的特点,使其快速地进入被干燥物体的内部,温和、高效地与水分子进行交换起到干燥物料的作用,并且不破坏干燥物形状和结构。因此,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煤干燥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膜吸收去除二氧化碳技术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目前国内发电厂主要是燃煤发电,煤炭的燃烧使发电厂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占工业CO2总排放量的3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燃煤电厂中二氧化碳的处理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燃煤电厂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燃煤电厂尾气脱CO2理论上有吸收分离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膜基吸收法和低温蒸馏法等。国际能源署在上世纪90年代对上述几种脱CO2法的调查研究表明,对烟道气脱CO2较有前途的是“膜基气体吸收法”。膜吸收技术是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膜过程,通常使用疏水微孔中空纤维膜将气体与吸收液隔开。用于分隔气液两相的疏水微孔膜的可用材料广泛,可以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等。利用膜吸收技术捕集CO2与传统的吸收塔相比,膜吸收可以对气、液两相流速宽范围独立控制,而且气液接触面大,能耗低,避免了液泛、雾沫夹带、沟流、鼓泡等现象发生。另外,膜吸收技术更有利于燃煤电厂尾气中CO2的回收后再次利用,利用膜吸收技术回收的CO2纯度高,可达到95%以上,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技术以疏水中空纤维膜为气液两相间分隔界面,其较强的疏水性能可以防止液相的泄漏,另外所用膜材料能耐受强酸强碱的长期腐蚀,给膜吸收设备提供了更长的使用寿命。而所采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还具有气液接触面积大、设备体积小等优点。以MEA、MDEA等醇胺溶液为吸收剂,膜解吸过程相对简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设备投资低、分离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是具有广大前景并值得推广的技术。 技术指标:所用吸收剂:MEA、DEA等醇胺类吸收剂;处理前CO2含量≤10%;处理后CO2含量≤0.3%;去除能力:99%;吸收剂回用方式:加热解吸循环;吸收剂热解吸温度:60~80℃;装置使用寿命1~2年。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厂尾气中CO2的回收处理、烟道气处理及相关领域。市场分析膜吸收法捕集CO2技术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另外,吸收CO2的吸收剂可经过加热等方法进行循环利用,捕集的CO2浓度较高,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效益分析:本技术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成本低,与传统技术相比能耗大大降低,而且回收的CO2纯度较高,经过净化之后可再次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

马丽敏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沼气工程是一种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工程技术,尤其是在畜禽粪污处理和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方面效果显著,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向大型化发展以及沼气作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我国沼气工程正朝着大型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沼气工程在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同时又能够产生清洁能源,处理后的沼液沼渣还可能成为有机肥料。但实际工程中这些废弃物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的“就地直接利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①沼液中含有大量的N、P、K营养元素、生理活性物质(BAC)、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菌群以及其它无机离子和极微量的重金属成分等。这些物质成份复杂、含量未知,直接用作肥料灌溉,难以发挥最好的效用,弊大于利;②沼液直接农业利用受季节性影响明显,且由于贮存和运输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田地及时消纳,只能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③沼液、沼渣在农田施用时,没有规范性的技术指导,一旦施用量过大,超过土地承载能力和作物利用能力,便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沼液、沼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化沼气工程产业化推广的瓶颈。本项目围绕规模化沼气工程存在的沼液、沼渣减量及其高附加值利用等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系统分析与测定沼液中的主要组分、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合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液回流工艺和沼液营养物质浓缩与水资源回收技术应用研究,显著减少沼气工程沼液沼渣排放量,有效实现发酵液中营养物质与水资源分离回收;系统考察了沼液作为有机营养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和人工基质在农业应用的效果,解决沼液、沼渣的消纳问题,有效提高沼液、沼渣的附加利用价值,对于促进规模化沼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节能、环保的重质燃料油乳化生产技术(技术)

陈柏强

北京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重油作为工业生产的基本燃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每年用作燃料的重油在4000万吨以上,节约使用重油,有着重要的节能意义。改善重油的燃烧状态,使重油在炉内充分燃烧,是节约使用重油的关键。使用乳化重油改善重油燃烧时的雾化状态,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共识,并得到了科学的验证。生产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乳化重质燃料的关键技术在于重油乳化剂的选择,该项目的技术人员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多种重油乳化剂、添加剂配方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均匀设计原理开发的重油乳化剂具有以下主要优点:(1)该乳化剂是包含乳化、助燃、缓蚀、抗氧化、清净多种功能成分的复合燃油添加剂。应用该技术,乳化剂添加量为0.05wt.%~0.60wt.%,水添加量为5wt.%~30wt.%,即获得3wt.%~15wt.%或更高的节油率,同时减少SOx50%、NOx20%~50%、烟尘20%~90%。(2)该乳化剂基本成分是碳、氢、氧、pH6~8,无毒,不燃烧,无刺激气味,无腐蚀性,长期存放不变质。(3)广适性好,适用于原油、重油、渣油(常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渣油、焦化污油)等多种重质燃油。(4)运用该技术生产的乳化重质燃料,乳化程度高,其中水的颗粒90%以上直径小于3μm。经一次雾化形成的50μm到100μm以上油滴中可含有上百个乳化油滴。(5)使用本项目开发的重油乳化剂产品,乳化后制备的重质燃料油具有良好的节油率和降低烟尘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达半年以上不分 层。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姚杨,马最良,姜益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针对我国电力峰谷差大、空调能耗与环保问题,提出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 集成系统的设想,将蓄冷装置与热泵地下吸热装置合二为一。通过三工况冷热水 机组实现集成系统的热泵、蓄冷和空调三功能。这是热泵系统的新发展,用土壤 蓄冷来削峰填谷更是蓄冷空调的一种原始创新,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前 瞻性课题。本项目将对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 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探索土壤蓄冷机理与其热力特性;建立集成系统的动态仿 真数学模型;寻求和优化地下埋管的形式与构造;建立模拟土壤蓄冷和释冷的砂 箱实验台,并进行实验研究。创新点在于:创新出一种蓄冷方式和土壤热泵新的 系统形式,同时解决电力峰谷差和空调节能与环保问题;提出三工况机组的新设 想与图示;提出双功能的地下埋管换热器,建立其传热模型。 为我国以空调负荷为主,采暖负荷为辅地区应用蓄能技术和土壤耦合热泵技术 提供新的应用理论基础和工程上可行的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的集成系统,即 将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地下埋管换热器兼作夏季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装置用,使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出一种新的蓄冷方式和土壤 耦合热泵新的系统形式,为同时解决空调系统用电引起的电力峰谷差问题和空调 节能与环保问题创出一条新路。这将会为21世纪的建筑提供一种节能、清洁的蓄 冷式热泵型空调方式,以期替代夏热冬冷地区的传统空调方式,为空调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应用领域 能源、环境、暖通。 合作意向 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

水质远程在线监测网络技术研究

田禹

哈尔滨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主要研究内容 1、确定COD在线监测传感器。监测范围介于50~2000mg/L,精度达到±1.0%; 2、开发的监测网络系统由一个监测中心、若干监测点及相应软件组成; 3、监测点最多采集路数64路,可实现自动采集污水流量、PH值、COD等各 项水质参数,可对数据进行时时处理、计算、监测; 4、中心站能够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并建立由系统设置、数据采集、数据查 询、报表生成及运行管理等主要模块组成的监测系统软件。 产业化前景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水质指标传感器在我国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而且无需 试剂滴加、日常维护和避免二次污染的优点,测定范围广且稳定精确,价格仅及 国外同类价格的1/3点,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风险加剧"的现状,配置具有水质指标采 集、传感、处理、分析等功能的水质在线监测网络系统也势在必行。 调查表明全国对水质在线监测网络系统的需求量非常大,保守估算,环保自动 监测领域的国内市场容量约为300亿元人民币。面对需求巨大的市场,以严谨的 工作态度,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适用的产品定位开发研制的网络系统,一定能 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应用领域 该产品主要应该用于生产型企业、全国流域及地表水的自动监测站点,水利部 门、江河湖波水质监测及海洋监测点。 合作意向 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

钢渣用作水泥晶相调整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

李福洲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一、成果简介

钢渣的组分多样,导致钢渣所含矿物的易磨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有的钢渣使用过程中,钢渣粉磨系统通常是使用立磨或者球磨来进行粉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总有一些大粒径的固溶体 RO 相颗粒难以破碎。使用立磨粉磨时,风选难以筛除这些颗粒,积存在磨盘上不断地磨损磨盘及磨辊,影响立磨系统产量及磨盘、磨辊寿命。使用球磨机粉磨时,这些颗粒会堵塞隔仓板,降低了球磨机的产量及连续运行时间。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技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钢渣粉磨预处理方法,以实现降低粉磨系统的故障率和提高其粉磨效率的目的。该技术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渣粉磨预处理的方法,使钢渣粉磨系统连续、高效运行成为可能。

二、实施本技术效果

1、解决了钢渣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不能批量使用的问题。

2、提高了粉磨系统寿命和效率。

3、预处理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量的精铁矿。

4、将钢渣这一传统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引入水泥熟料的生产过程,在保障水泥成品品质的前提下,同时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转化条件

提供整条生产线的技术服务;主要设备:超短磨、RO 相处理设备、筛子、磁选设备。

 

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功能胶凝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一、项目简介

该项目系统研究了规模化高效利用矿渣、粉煤灰、钢渣、煤矸石、磷石膏等工业废弃物的活性激发、生产工艺及其应用技术,提出系统、高效率的物理、化学活性激发方法,充分发挥其潜活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所制备的高活性混凝土掺合料可以高掺量替代水泥及水泥熟料、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及耐久性。

新型墙体复合设计及其快速施工技术为高活性混凝土掺合料又提供了一条新的应用途径,其设计独特、可操作性强、生产效率高。其延伸技术研究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补充与完善。

二、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水泥公司、商品混凝土公司和墙材公司的生产研究。

三、主要技术特点

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高,高附加值、功能化利用,生产能耗低,针对其特性采取不同活化方法,成本低廉、性能优良、效益明显;专项技术系统、完备,已建成示范生产线。

四、实施条件

本技术不用改造生产设备,或者只在原有设备生产线上增加极少的辅助设备,重点通过材料调整配方,所用外加剂均通过市场易得通用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因此推广比较便利,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本研究提出的技术路线,采用本企业常用原材料进行适当的实验后,能够很快掌握有关应用技术并熟练对原材料及工程要求的变化。

利用石膏尾矿生产胶凝材料及墙体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一、项目简介

石膏尾矿是指二水石膏含量低50%的石膏矿石,由于含有各种杂质不能用于煅烧熟石膏,而成为一种工业废弃物。目前,在各大石膏矿都大量存在,既占用土地影响生产,又污染环境。因此,石膏尾矿的再生利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该项目为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80年代初期,国内有单位曾经对石膏尾矿的再生利用进行过研究。其制备的方法是:石膏尾矿经高温(大于800℃)煅烧,使二水石膏转变成无水石膏,再掺加水泥和其他外加剂。但由于制品耐水性差并出现泛霜现象,用煅烧石膏尾矿制备胶凝材料及制品的试验未能获得成功。本课题采用的研究路线是:石膏尾矿不经煅烧,直接磨细与一定比例的磨细矿渣、粉煤灰混合,在复合激发剂作用下,制备各种新型墙体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石膏尾矿胶结料基本物理性能指标

强度(28d)抗折 强度(28d)抗压

初凝 时间

(min)

终凝 时间

(min)

表观 密度

(kg/m3)

软化 系数

吸水率

(%)

干缩率

(mm/m)

4.4 41.2 190min 208min 1785 0.85 1.09 0.2

(2)=24×11.5×5.3cm标准砖的制备

选用黄砂和粒径小于5mm的石子,按胶结料70%,黄砂15%,石子15%的比例,制成24×11.5×5.3cm的建筑砖,保湿养护28天,测其抗压抗折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吸水率(%) 软化系数
33.4 3.7 11.0 0.81

(3)39×19×19cm空心砌块的制备

选用黄砂和粒径小于10mm的石子,按胶结料70%,黄砂15%,石子15%的比例,制成39×19×19cm的空心砌块,保湿养护28天,测其抗压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

抗压强度(Mpa) 空心率(%) 软化系数
4.7 39.2 0.80

二、市场分析

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进行石膏尾矿的再生利用,工艺简单,节省能源,制备的墙体材料强度高,耐水性好,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强。

三、主要设备

破碎机、球蘑机、混料机、搅拌机、制品成型机等。

硫酸渣综合利用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

一、项目简介

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利用硫酸渣,使其资源化。。本项目自主研究开发的由单一超极限(h/D)螺旋溜槽构成的一粗二精一扫的硫酸渣分选新工艺,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所获产品指标稳定先进,易于实施,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无尾生产)。自主研制的分选设备——超极限(h/D)螺旋溜槽,突破了距径比不能小于0.45的传统理论极限,采用了0.36的超极限距径比设计,具有操作便利、低耗、高效、运行成本低等明显特性;在增大螺旋槽直径后仍可对微细粒物料进行有效回收,提高了小密度差物料的分选效率。该工艺技术同时还可用于其它含金属固体废渣、低密度非金属物料、金属矿山尾矿和化工微细物料的分选提纯、富集分离及综合回收等,为综合利用固体废料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化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二、技术水平

(1)超极限(h/D)螺旋溜槽设备创新点

1)采用了0.36的超极限距径比设计。超极限(h/D)螺旋溜槽,突破了距径比不能小于0.45的传统理论极限,采用了0.36的超极限距径比设计。具有操作便利,低耗、高效等明显优越性;在增大螺旋槽直径后仍可对微细粒物料进行有效回收;提高了小密度差硫酸渣的分选效率。

2)增加了横向冲洗水的设计。采用该设计后提高了单机富集比,从而更适合于处理硫酸渣和其它低品位尾渣的资源化处理。

3)采用了1500mm的大直径设计。单机设计处理能力是传统LL螺旋溜槽最大规格1200mm螺旋溜槽处理能力的2倍。

(2)硫酸渣分选提纯工艺创新点

1)用单一超极限(h/D)螺旋溜槽构成的一粗二精一扫硫酸渣分选提纯新工艺。所获产品指标稳定,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易于生产,运行成本低。本工艺流程生产成本,按已投产厂家平均生产成本计算为:129.51元/吨精,远远低于其它分选工艺生产成本;

2)与传统浮选—磁选法相比,精矿品位可提高3~5%,金属回收率提高10~15%;该工艺克服了因硫酸渣焙烧后的矿物表面活性不足,导致浮选无法进行,分选效果差等不足;

3)与传统磁选—摇床和洗矿—分级—磁选工艺相比,该工艺可有效排除精矿产品中的S含量,S含量最低可达0.13%,并且克服了上述两方法工艺流程复杂等缺点;

4)与酸浸—磁选—浮选联合流程及磁化焙烧-磁选和高温氯化法相比。上述三种流程工艺流程复杂且涉及高温热工,维修操作困难,运行成本高;

5)硫酸渣超极限(h/D)螺旋溜槽分选提纯工艺,能实现无尾生产,不产生二次环境污染。分选过程产生的尾砂可作为水泥添加剂和制砖使用,可实现无尾生产;此外,分选过程中,唯一分选介质为循环水,故不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也是该工艺突出特点之一。

(3)国内外所处水平

上述工作经国内、外查新检索,尚未见有此设备特征和工艺流程特点的文献、专利及成果报道。该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三、应用范围

本项目可适用于对硫酸渣、及其它含金属固体废渣、低密度非金属物料、金属矿山尾矿和化工微细物料的分选提纯、富集分离及综合回收等。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业废水

孙承林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

一、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

通过在臭氧中添加催化剂的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HCOP,Heterogenous catalysis ozonation process)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绿色高效技术,并且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都有应用。利用臭氧(E0=2.07V)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 [·OH](E0=2.80V)和单原子氧 [O] 等活性粒子的性质降解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如苯、酚及其衍生物,氰化物、硫化物、铁及腐殖酸,杀虫剂、除草剂等,同时具有脱色、除臭、杀菌作用。

HCOP 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高级氧化的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一种方法,通过断裂有机物化合键链而减小有机物分子量或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公认的臭氧氧化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在催化剂的表面臭氧分子分解产生·OH,另一种即臭氧的直接氧化作用,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强烈的亲电子性,臭氧分解产生的新生态氧也具有很高的氧化活性。

HCOP 技术在常温低压温和条件下进行,目前主要作为其他废水处理单元(如混凝沉淀、生化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技术,适用于高盐低浓度有机废水,结合 Fenton、CWPO、铁碳内电解等技术提高出水可生化性,适用于处理 COD 属中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

VOCs 催化脱除技术

王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

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

挥发性有机物为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VOCs 排放涉及到化工、喷涂、印刷、制药、塑料和橡胶加工等众多行业,其成分复杂,大体包括三苯类(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等)、含氧类 VOCs(醇类、酮类、酚类、醛类和酯类等)、烃类(如烷烃、烯烃)、含杂原子 VOCs(如卤代烃等)以及低碳烷烃类(如乙烷、丙烷等)。鉴于 VOCs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排放控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日本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VOCs 排放标准及减排计划。我国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 2010 年 5 月到 2015 年 6 月,五年出台了12 项法规政策以确保 VOCs 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环保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对 VOCs 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并试点征收 VOCs 排污费。

VOCs 的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回收和化学降解两大类技术,其中催化燃烧法以及催化燃烧和吸附浓缩、低温分离等的耦合技术,其本质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VOCs 发生完全氧化反应,具有适用处理废气浓度范围广、能够彻底将VOCs 转化为 CO2 和 H2O,无二次污染问题,并且可处理易燃易爆气体,是 VOCs 净化的最有效方法。

本项目组针对典型的四类 VOCs 气源特点,进行了燃烧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开发出针对含氧类 VOCs、芳香类、低碳烷烃类以及含杂原子类等系列 VOCs 净化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满足对苯二甲酸、丙烯酸、丙烯腈、顺酐等生产过程产生的 VOCs 尾气的催化净化。同时,还开发出蓄热催化净化工艺(RCO)、吸附 - 浓缩 - 催化净化等 VOCs 净化工艺,可以满足不同的 VOCs 气源和工况特点。目前,相关技术已成功完成了对苯二甲酸尾气催化净化技术工业侧线试验。目前,已经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24 件,授权 7 件。

共 69 条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