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内腔双向排水路缘石

龚毓铭

-/资源与环境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来源于: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积水排水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道路的后期维护不到位,例如无人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中路缘石的设计就存在问题,由于车辆停车位日趋紧张,很多汽车直接压过路缘石停在道路两边,长此以往,强度较低的路缘石很容易发生破损,导致不少具有排水功能的路缘石排水管道堵塞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人行道和路面的高度差较大,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路缘石汇聚到路面与路面的雨水同时通过一条排水渠入口排水,造成入口局部水流量过大而形成积水,影响安全。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内腔双向排水路缘石,包括立方体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上有上、下两个平行但不连通且贯穿混凝土主体两个相对端面的排水孔,排水孔内壁表面为钢板,平行于排水孔贯穿方向的混凝土主体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钢板作为排水孔和混凝土主体的强化稳定结构位于排水孔内表面。由于排水孔贯穿混凝土主体的两个端面,因此,多块路缘石组合排列后排水孔可以构成一条排水通道。上(下)排水管一端平齐于人行道(路面),另一端与排水孔连通,路面或人行道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管进入各自对应的排水孔。由于两个排水孔和排水管彼此独立,因此排水过程互不影响。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排水孔截面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排水孔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制作成本和排水流量等因素选择,上、下两个排水孔的截面面积大小不等,当路面排水需求较大时可以增大下排水孔的截面面积。钢板外表面连接有钢管,为了进一步强化钢板与混凝土主体的连接性能,提高混凝土主体的强度,可以在钢板的外表面连接钢管。钢管连接在钢板的外表面,作为钢板与混凝土连接的中间结构,由于钢管中空,混凝土可以填充至其内部,增大了接触附着面,强化了二者连接性能,而钢管本身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作为路缘石的另一个强化结构。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钢管的轴线垂直于钢板的外表面,且钢管的周向面为非封闭面,缺口面积占周向总面积的百分比小于等于1/2,缺口的设计一方面可以缓解钢管与混凝土在膨胀性能上差异导致的应力,通过带缺口的钢管变形降低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混凝土浇注时的流动,方便进入钢管内部。缺口的长度与钢管相等,且钢管的缺口的指向不同。缺口的开口指向不同,在浇注混凝土时利于从不同方向进入钢管内部,减少空隙产生的几率。5.简介与应用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内腔双向排水路缘石,在混凝土主体内开设了两个独立互不连通的排水孔,多块路缘石组合后形成两条排水通道。排水管的设计隐蔽,施工时上、下排水管的自由端作为进水口分别置于路面和人行道中,作为进水口连接至排水通道,排水时可独立进水互不影响,遇到排水堵塞时,可以逐一拆开路缘石进行疏通。钢板和钢管相连的结构既强化了整体连接性能又提高了路缘石的抗压强度。

一种行车道外伸式单向排水路缘石

龚毓铭

-/资源与环境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来源于: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积水排水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道路的后期维护不到位,例如无人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中路缘石的设计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强度问题,由于车辆停车位日趋紧张,很多汽车直接压过路缘石停在道路两边,长此以往,强度较低的路缘石很容易发生破损,导致不少具有排水功能的路缘石排水管道堵塞破坏,其次是路缘石自身的排水结构,现有不少路缘石为了美观考虑,将引水开口设置得较小,结果一旦堵塞,后期维护人员无法快速疏通。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一种行车道外伸式单向排水路缘石,包括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内嵌有槽形钢板,槽形钢板内侧的底面连接有钢管,槽形钢板的一条侧边延伸至混凝土主体外侧且与斜钢板形成凹槽。槽形钢板作为路缘石的强化结构之一内嵌在混凝土主体内,而钢管连接在槽形钢板的底面,作为槽形钢板与混凝土连接的中间结构,由于钢管中空,混凝土可以填充至其内部,增大了接触附着面,强化了二者连接性能,而钢管本身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作为路缘石的另一个强化结构。槽形钢板的一条侧边延伸至混凝土主体外侧且与斜钢板形成凹槽,凹槽位于路缘石的外侧,用于引水和排水,由于是直接外露,清理和疏通更方便,凹槽作为路缘石的一部分,通过槽形钢板的一条侧边构成。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钢管的轴线垂直于槽形钢板的底面,且钢管的周向面为非封闭面,缺口面积占周向总面积的百分比小于等于1/2,缺口的设计一方面可以缓解钢管与混凝土在膨胀性能上差异导致的应力,通过带缺口的钢管变形降低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混凝土浇注时的流动,方便进入钢管内部。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缺口的长度与钢管相等,且钢管的缺口的指向不同,缺口的开口指向不同,在浇注混凝土时利于从不同方向进入钢管内部,减少空隙产生的几率。钢管沿槽形钢板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具体的排列方式和数量可根据制作成本和受力方式做调整。5.应用情况、简介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行车道外伸式单向排水路缘石,在混凝土主体内部嵌入了槽形钢板,槽形钢板底面连接钢管,构成强化骨架和连接骨架,提高了路缘石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不易损坏,而槽形钢板的一条侧边构成的凹槽外露于路缘石,方便堵塞时快速疏通和清理。

一种行车道侧凹式单向排水路缘石

龚毓铭

-/资源与环境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来源于: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积水排水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道路的后期维护不到位,例如无人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中路缘石的设计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强度问题,由于车辆停车位日趋紧张,很多汽车直接压过路缘石停在道路两边,长此以往,强度较低的路缘石很容易发生破损,导致不少具有排水功能的路缘石排水管道堵塞破坏,其次是路缘石自身的排水结构,现有不少路缘石为了美观考虑,将引水开口设置得较小,结果一旦堵塞,后期维护人员无法快速疏通。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一种行车道侧凹式单向排水路缘石,包括立方体形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内嵌有折线形钢板,折线形钢板表面连接有钢管,折线形钢板的一条边与混凝土主体外侧的直角形钢板相连,直角形钢板的两条边分别与混凝土主体的两个端面平齐。折线形钢板作为路缘石的强化结构之一内嵌在混凝土主体内,而钢管连接在折线形钢板的表面,作为折线形钢板与混凝土连接的中间结构,由于钢管中空,混凝土可以填充至其内部,增大了接触附着面,强化了二者连接性能,而钢管本身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作为路缘石的另一个强化结构。折线形钢板的一条侧边与直角形钢板相连形成凹槽,凹槽位于路缘石的内侧,可通过调节直角形钢板的边的长度来改变凹槽引水和排水入口的大小,清理和疏通更方便。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钢管的周向面为非封闭面,缺口面积占周向总面积的百分比小于等于1/2,缺口的设计一方面可以缓解钢管与混凝土在膨胀性能上差异导致的应力,通过带缺口的钢管变形降低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混凝土浇注时的流动,方便进入钢管内部。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混凝土主体内部嵌入了折线形钢板,折线形钢板表面连接钢管,构成强化骨架和连接骨架,提高了路缘石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不易损坏,而折线形钢板的一条边与直角形钢板相连构成凹槽,用于引水和排水,直角形钢板的两条边分别与混凝土主体的两个端面平齐,使得凹槽位于路缘石内侧,不影响美观,也方便堆放和运输,而凹槽的开口大小可通过调整直角形钢板的一条边长来实现,方便了堵塞时快速疏通和清理。5.简介及应用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行车道侧凹式单向排水路缘石,在混凝土主体内部嵌入了折线形钢板,提高了路缘石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不易损坏,减少了后期维修工程。而折线形钢板的一条边与直角形钢板相连构成凹槽,可以用来排水和引流,可以在暴雨天气时,将路面的积水快速排走,防止路面积水影响交通。

处理重金属工业污水的高效经济的新型电化学设备

李菲

西安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

1、技术概述: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涉及众多工业领域(如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电镀、仪表等)的重金属废水(如含氟、氰、铬、汞等废水)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但由于不同的工业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源多种多样,重金属废水的体系十分复杂,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重金属废水体系的处理方法;另外,目前最常用的重金属废水的化学处理法由于需要再次添加化学药剂(如混/絮凝剂、重金属沉淀剂(如钙盐、钡盐等)),不仅使处理成本大幅提高,同时存在对环境二次再污染的可能以及产生的含重金属污泥难以处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经济、高效且可持续的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一直是我国这些年的研究热点。和传统的化学处理法相比,应用电化学方法治理工业废水,具有无需添加氧化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品、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灵活、排污量小等优点,不仅可用于处理无机污染物,也可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无法用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另外,用电还原法处理一些重金属时还可回收废水中的金属。因此电化学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中。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解法(氧化或还原)、电气俘法、电凝聚法和电渗析法等。基本原理是在外电压的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通常为铁或铝阳极)产生的阳离子在溶液中水解、聚合生成一系列既具有絮凝作用、又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其他胶体物质的聚合物。另外,在外加电压下,另一边的阴极(如铝阴极)可同时产生气体(如氢气、氧气、氯气等),气体的微小气泡又可起到气浮或杀菌的作用,更加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2、技术特点:(1)处理速率快,一般一次电化学处理过程处理工业废水只需要半小时至数小时;(2)作用工业废水污染物质范围广,如:含氟、氰、铬、汞,有机毒物等工业废水;(3)工艺流程简单、使用寿命长、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处理过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廉价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可定期添加、活化或更换。(4)废水经电化学处理后会在水中形成原生态的亚铁、铁离子或铝离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剂更好的混凝作用,无需再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COD去除率高,并且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5)废水经纳米光催化氧化处理后,有机毒物和色度也可被同时有效去除,另外,还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无需再加添加杀菌剂、脱色剂等化学药剂,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6)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7)该方法除了可还原除去重金属外,还可进行重金属的收集;(8)该技术各单元可作为单独处理方法使用,又可作为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工艺,利于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挂膜。3、适用工业废水种类:本技术特别针对有机物浓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难生化的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电镀、矿冶、机械制造、电子、仪表等各类工业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如含氟、氰、铬、汞废水等)。4.技术领先度: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电能成本降低,为电化学在治理废水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很好的前景。就我们所知,单独使用电化学方法或者单独使用光催化氧化的方法处理工业废水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将两者强强结合用于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处理还未见报道。因此,如果该项目可以顺利完成,结果将为国内领先。目前,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污水处理消费大国,将来如果该项目成果可以产业化生产,相信会在我国高速增长的污水处理市场中显示其技术优势,分市场一杯羹。

基于产业特性的广东省道路运输行业规制创新研究

陈星羽、魏华、崔高锋

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

目系统梳理了道路运输行业政府规制的历史与现状,深入探讨了道路运输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在分析道路运输的产品属性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道路运输行业的需求、供给以及市场交易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弹性关系,系统地梳理了道路运输业产业特征、市场结构及其关系,构建了道路运输业市场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合理市场结构的判断依据;分别对道路客运和道路货运的市场结构 79 及其规制进行了研究(包括对《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的评析),从服务质量方面对道路运输行业政府规制方式创新研究,从“公法”与“私法”共同治理研究了道路运输业的自我规制问题。主要创新成果为:(1)系统归纳了道路运输产业属性的内涵及特性,从道路运输业技术经济特性、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属性以及道路运输产业组织性质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道路运输产业的属性结构构成。基于道路运输产业属性,是研究我国道路运输市场规制的重要视角。(2)提出了区分道路客运行业“线市场”与“面市场”的思想。区分“线市场”与“面市场”特征,是认识道路客运市场的基础。班线客运市场的竞争是在被细分的“线市场”内进行的。现有文献对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的错误解读主要是由于未对市场进行“线市场”与“面市场”的区分引致的。研究区域市场的应以“线市场”的研究为基础,否则会形成两种截然相悖的结论,误导行业规制政策。“线市场”的概念亦可为道路货运市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3)对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进行了重新定义。摒弃了传统的以运输企业平均拥有车辆数指标的作法,代之以网络平台组织量占比、复合型企业营业收入占比或企业营业利润占比等指标作为测算市场集中度主要衡量因子指标。(4)运用道路运输产业特性相关理论,全面评析2014年5月1日正式生效的广东省属地最高层次的运输规划《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修订完善的思路。

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

陈星羽、魏华、崔高锋

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

地裂缝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防灾减灾属世界难题。纵 山西、陕西两省的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共发育地裂缝500余条,已造成数百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危害之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更为严重的是,地裂缝一直严重制约着汾渭地区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土地有效利用,特别是大同—西安的高速铁路24处与地裂缝相交,如何防治其灾害?是世界高铁建设史上从未遇到过的重大技术难题。不仅如此,我国其它地区也发育大量的地裂缝,严重危及着长输生命线工程和城镇建设的安全。显然,地裂缝减灾研究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减灾的重大战略需求。项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团队,持续开展了10年研究工作,在地裂缝成因与减灾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填补国际空白的学术成果。①系统查明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状况,揭示了地裂缝的发育规律,引领了全国地裂缝的系统调查和监测工作。②基于各类现场观测和模拟试验,揭示了地裂缝的内生成缝和外生扩缝动力学机制,破解了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奥秘。③发现了地裂缝危害工程建(构)筑物的多种致灾规律,创新研发了地裂缝减灾关键技术,突破了重大工程地裂缝减灾技术难题。④研究开发了地裂缝大型试验平台、精细探测技术和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为地裂缝成因与防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和支撑体系。

共 53 条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