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深加工技术研发

王晓涧

-/现代农业

香菇、属于高蛋白、低脂的高级食品、保健食品。可以通过深加工做成各种方便食品。以下是几种建议的加工技术: 1、手撕香菇。香菇盖市场销售好,可以干燥装袋销售,香菇柄只能低价处理。香菇柄可以做手撕香菇,增加其附加值。 2、香菇松。香菇中纤维含量丰富,可以加工成香菇松。香菇松具有浓郁的香菇风味,同时兼有肉松的质地和口感。是一种营养丰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具体工艺为:原料选择→预处理→煮制→拌炒→初烘→粗打丝→复烘→打丝→炒松→包装→成品。 3、香辣平菇。延安市的八千里豆腐干卖的很好,平菇自身品质很好,可以做成香辣平菇等风味的小零食。 猴头菇属于药食两用真菌,尤其是其医药方面的药用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健脾养胃、安神、抗癌的功效,对体虚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等症有特效。以下是几种建议的加工技术: 猴头馍片。馍片(香馍片),是以面粉、酵母、水为主要原料,辅以奶粉、盐、糖、棕榈油、鸡蛋等原料,经发酵、蒸制、烤制(油炸)而成的,营养丰富、口感香酥、色泽诱人、风味独特、老少皆益的大众休闲食品。添加不超过5%的猴头菇粉制作成的猴头菇馍片,口感酥脆、香甜,还具有一定的养胃功效。该技术已经在安塞华利合益食品有限公司的馍片生产线上完成中试。 猴头菇粉。鲜猴菇头去根,用120℃的高温烘烤,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100目的粉。此可以直接冲调,也可以作为配料加入其他食品中。

灵芝嫁接技术研发

贺晓龙

-/现代农业

1.对企业及延安灵芝栽培现状进行调查 对该企业及延安现有的灵芝主栽品种以及栽培原料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栽培原料的有效成分(包括碳氮源)进行分析,同时确定该地区栽培灵芝的种类以及其它栽培原料的收集。 2.筛选适宜延安栽培的灵芝菌株 在现有栽培品种的基础上,从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所、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延安市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户中广泛收集并引进灵芝菌种质资源,通过对比筛选、脱毒复壮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筛选出适宜在陕北地区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同时研究食药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3.筛选适合延安地区灵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以适合陕北地区常见的农产品下脚料为原料,通过对筛选的菌株设计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来研究不同的配方对灵芝商品性状、产量以及品质(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多糖、灰分等)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灵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4.灵芝栽培及嫁接技术研究 对灵芝的各个环节及关键技术菌种制备、培养料选择、预处理、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栽培管理、采后管理等)进行规范,形成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开展嫁接技术研究。 5.技术推广与应用 建立灵芝栽培及嫁接技术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结合精准扶贫在延安及周边地区对延安地区灵芝栽培技术进行应用推广,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北虫草引种与栽培技术研发

贺晓龙

-/现代农业

1.北虫草种质资源引进与筛选 在现有北虫草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从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食用菌生产企业以广泛收集并引进北虫草种质资源,并对本地的野生北虫草种植资源进行挖掘与驯化,通过选育、对比筛选、复壮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适合人工栽培的优质虫草菌株。 2.北虫草规模化人工栽培技术研发 在现有北虫草栽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不同的北虫草液体菌种及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来研究不同配方对北虫草商品性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北虫草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同时对北虫草规模化人工栽培的各个环节(培养基配制、装盒、灭菌、接种、培养、转色、出草管理、采收与包装等)进行技术改进与集成规范,对北虫草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相关效益,探索出北虫草人工栽培最佳培养条件与工艺流程,提高产量与品质,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的北虫草人工栽培管理体系。 3.初步探索北虫草废弃米基的综合利用 规模化人工栽培虫草后栽培虫草后废弃米基中含中含有菌丝残体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及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再利用的潜力,对其进行有效成分提取、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 4.基地建设与技术示范推广 建立北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结合精准扶贫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在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现场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应用推广,带动贫困户通过栽培北虫草增收脱贫,实现技术、设备、资源共享。

山地苹果大苗栽植建园技术研发

赵继荣

-/现代农业

本技术立足以吴起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延安北部山地苹果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开展“山地苹果大苗栽植建园技术研发”研究,促进当地的苹果生产实现经济增长,环境友好的良性互动。 (1)根据果园设想,进行品种引进管理。一般新建果园会引进苹果新品种,果园应该是种植的乔化树形,建议引进3年生,高1.8米的大苗,引进苗木要标准是建园的关键。 (2)定植前和定植技术要到位。定植前严格按照苹果建园标准,做好基础工作,定植前还要注意苗木避免伤害,浸泡水分充足,蘸根措施要及时,定植后灌两边大水。若果园灌水条件优越,可以高定干,若灌水条件不利必须低定干,并且在定植后要及时覆膜,保水并提高低温。 (3)树形管理为纺锤形。通过纺锤形树形管理,调控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果园早结果,结好果。 (4)立足果园实际,及时施肥。肥料的管理实现“前促后控”的总体肥力施入。肥料的氮磷钾比例随生长季节作好调整,前期高氮肥,后期高磷钾肥。还要增加有机质含量,注重果园周年田间管理,秋季多施用发酵完全的有机肥、农家肥,春季补充施入农家肥。 (5)田间管理措施到位。还要充分实施果园生草,这些措施要逐项开展,记录果园的表现,实现有好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

姜文婷

-/现代农业

高效利用自然降雨,降低干旱对农业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解决思路如下: 1.注射水肥 在干旱少水的农田,为了提高肥水利用率,可利用土壤注射施肥(施肥枪)技术。方法是沿树冠外围根系集中分布区,用施肥枪向下插约20cm深,将肥水溶液打入土壤中,每株树打眼8~10个,追施肥水10~30kg。肥料溶液的浓度不要超过4%,浓度过高容易烧根。施肥时期一般分为花前、套袋前和果实采收前。 2.水肥一体化-滴灌 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农田需肥规律,配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进行滴灌,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水肥一体化能够有效解决肥料因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肥效发挥慢问题,解决铵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 (1)滴灌施肥技术 滴灌管(毛管)选用直径10~15mm,滴头间距40~100cm,碳黑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配备流量,选择不易堵塞的滴头,设一条或两条(沙土地)滴管。为防止滴头堵塞,滴管可距离地面10~30cm。流量控制在2L/h左右。在肥水一体化系统中所选用的固体肥料,必须纯度高、无杂质、在灌溉水中充分溶解。注入肥料的数量(与土壤常规施肥相比)以“数量减半少量多次、养分平衡”为原则。 3.喷灌施肥 喷灌施肥就是将一定量的可溶性肥料溶于水中形成水肥混合液,利用水泵等设备加压,将其送到需要灌溉的区域,再利用喷头等专业设备将其喷射到空中形成水雾或小水滴,均匀喷洒在作物和土壤上以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要水分和养分的灌溉施肥方式。根据研究表明,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与普通灌溉方式相比节肥率为25%,节水率高达50%,并能节省一半的劳动时间。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地形要求并不高,所以比较适合于陕北地区。 4.微灌施肥 微灌施肥是根据作物生长的需求和特点,通过管道系统和灌溉设备将水肥混合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持续地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溉施肥方式。与地面灌溉的最大区别是可根据果树每个时期对营养、水分的需求规律制定相应的微灌制度,使果树能更加准确、快速地吸收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其优点是能更高效的节约用水,且灌水均匀。但是前期投入成本过高,而且灌水设备的出口小易被堵塞,故对水质以及管道过滤器要求很高,另外后期维护和修理也较繁琐。既节约氮肥又利于保护环境。 5.地下渗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它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这一灌溉方法是以低压管道输水,再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因此,渗灌可以看作是滴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地下滴灌。 那么,地下渗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根据低压渗透的原理进行工作。由于整套系统处于低压运行,同传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消耗电能少,年可节省电费约180元/亩。同时由于渗灌系统处于地表以下,灌溉时减少了传统喷灌设备的占地面积,也解决了常规畦灌中浪费土地的问题。据测算,可节约10%左右的土地,结余的土地可以继续用于耕种,在减少土地浪费的同时也变相提高了农业种植户的产量,增加了农业种植户的收入。 总之,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是刻不容缓、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节水、节肥以及省工。

生态循环种养殖技术研发

李江文

-/现代农业

本技术拟以陕北地区特色畜产品为研究载体,通过特色畜产品资源信息系统建立技术、家畜精准淘汰管理模型、生物识别技术、饲草料加工及质量测定技术、物联网构建技术等途径,利用信息网络及移动终端,将饲养及生产过程中涉及食品安全、市场信息、产销一体等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饲草、家畜、水源、防疫、肉质品检测等信息数据库,构建特色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产销透明、食品溯源及安全生产的目的,为农(牧)户增收、生态改善、循化养殖、生产效率稳步提高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技术方法如下: ①特色畜产品资源信息系统建立技术 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建立饲草、家畜、水源、防疫、肉质品检测等信息数据库,构建特色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特色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及物联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②家畜精准淘汰管理模型 根据牲畜年龄、体况、繁殖性能等,利用多元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家庭牧场畜群的优化结构,保留生产性能好的家畜。 ③生物识别技术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定位确定牲畜身份,保证牲畜在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一系列生产及加工过程中,畜产品的安全性及可溯源性。 ④饲草料加工及质量测定技术 在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饲料地生产的各种饲草,通过高效饲草料加工技术进行调制,提高牧草的养分含量和储存时间,为家畜提供量足优质的饲草料。主要的饲草料加工技术包括干草调制、青贮和草块加工等。 不同时期及种类的饲草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饲喂或采食数量,家畜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进行不同饲草料的质量测定。主要测定家畜在不同月份草地牧草、各种干草、青贮、各种饲料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干物质的体外消化率。通过这些测定可以充分了解不同牧区家畜所采食的饲草料的水平,确定进一步营养调控的途径,改善家畜的营养水平。 ⑤物联网构建技术 利用信息网络及移动终端,将陕北地区绒山羊饲养及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牧场(位置、规模、资质等)、饲草(种类、质量、来源等)、牲畜(年龄、性别、颜色、体重等)、防疫(种类、次数及时间等)、肉质品检测及屠宰时间等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产销透明、食品溯源及安全生产的目的。

共 31 条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