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

技术转移中心

-/新能源与节能

近几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卤化物太阳能电池)技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不到10年时间内,这类电池的单节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20%。2017年国家十三五新材料发展报告中也把钙钛矿列为“目前最先进的光伏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成本极其低廉,同时,该技术的加工工艺也相对简单,关键工艺采用低温涂布,耗能低、污染少。这些优异的特点使其成为理想叠层电池技术的有力竞争者,可与晶硅电池构建叠层太阳能电池。

测算显示,采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在生产成本提高9%的情况下,光电转换效率可提高近50%。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可赋予晶硅或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在光伏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近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已经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开发列为十七项“重要创新行动”之一。

本项目研发的小尺寸叠层产品模块经过近6年时间在不同光电转换效率的晶硅底电池上进行叠层工艺加工,目前已经实现了超过22%的光电转化效率,在原有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上提升20%-44%。同时在与工业化相关的稳定性、封装工艺、大面积涂布等方向积累了大量技术成果。实验室小试全套路线已经完全走通,全面进入中试阶段。

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与加密技术

技术转移中心

-/电子信息

近年来,超颖表面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其强大的波前调控能力和与生俱来的超薄、紧凑的性质非常适合应用于光学加密、防伪领域。为了推进超颖表面的实用化发展,增加其信息容量,本项目在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领域做出许多努力。将全息技术与位置复用、偏振复用、共形超颖表面、非对称传输、结构色、相变材料、轨道角动量调控等超颖表面相关特性相结合,设计出了多种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为提升光存储技术的存储密度和防伪加密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设计优势和应用前景。

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与加密技术信息容量大,能提供多层次的防伪特征;必须采用电子束刻蚀系统进行加工,设计制造难度高,极难仿制和伪造;面积小,外表精致,不影响产品或证件的外观;具有极高的唯一性,由于全息算法的特性,即使对应的全息再现像完全相同,也可以通过对比SEM图来从根源上避免伪造。该技术代表着未来光学加密、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作为数据存储、模式识别、信息处理和光学加密的平台,有望在增强现实、智能手机等人机交互领域及防伪、信息加密等信息安全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有机磷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POSS)阻燃剂

技术转移中心

-/新材料

本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有机磷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POSS)阻燃剂。P-POSS以硅、磷为主要阻燃元素,以笼型无机Si-O结构为内核、含磷有机基团为外壳的独特结构,具有常温下为固体、聚合物材料加工温度下出现玻璃化转变的良好加工性能,同时具有热稳定性高和与聚合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指向一类新型高效阻燃剂分子的未来特征。前期研究结果表明,P-POSS在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同时,使聚合物材料保持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阻燃环氧树脂应用中,低含量的P-POSS(硅、磷元素含量为0.1~0.5wt%)即可使阻燃环氧树脂的氧指数达到30%以上,获得UL-94 V0级别。而且P-POSS 阻燃的环氧树脂表现出独特的“吹熄”现象,即样条点燃后,点燃端明显有气流从炭层燃烧点喷射而出,将火焰吹离聚合物表面并迅速熄灭,正是这种“吹熄”现象实现P-POSS的高效阻燃环氧树脂。P-POSS不但能够提高环氧树脂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还能保持环氧树脂本身的透明性、机械性能和电性能。

在阻燃聚碳酸酯应用中,P-POSS不但能够保持POSS结构热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回避原料磷系阻燃剂的增塑作用。常温下这种P-POSS的固体状态使其更容易储存和添加,而它们在PC加工温度范围内存在的玻璃化转变现象更是使其分散状态较一般固体阻燃剂有着显著的改善,甚至达到纳米级分散。P-POSS在2wt%的添加量下就可以使聚碳酸酯达到UL-94 V0级别,同时热变形温度保持在140℃。 

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制备用高性能石墨模具

技术转移中心

-/新材料

为了提高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制备用石墨模具的寿命,本成果利用非电极式等离子电解专利技术快速实现大批量石墨粉体表面纳米陶瓷改性,并采用传统的模具制备生产线实现高性能长寿命石墨模具的制备。本产品优势有:(1)原材料石墨粉体不需要经过表面处理,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成本,降低环境负担及其相关费用;(2)非电极式等离子电解专利技术为一站式置换技术,即在石墨粉体进行表面清洗和活化同时实现陶瓷涂层沉积;(3)所制备的陶瓷涂层和石墨粉体具有优异的结合力,远远优于传统的溶胶-凝胶技术;(4)所制备的陶瓷涂层厚度为20纳米,避免石墨模具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温因热不匹配而导致的开裂;(5)所开发的石墨模具中陶瓷组分均匀并量少,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避免传统的石墨/陶瓷复合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温因热不匹配而导致的开裂,极大提高感应加热效率;(6)可采用传统的石墨及其模具制备生产线,实现生产线技术的匹配,极大降低成本。

本项目组已经制备出尺寸为175*110*30mm的石墨模具单件样品,经深圳某自动化公司考核,在相同条件下该石墨模具寿命提高3倍,并且其成本基本不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核研制

朱玉丹

-/电子信息

现有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方法已经跟不上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使得芯片和系统的体积、功耗、成本急剧增加,而利用率却大幅下降。如何克服由利用墙所带来的暗硅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可重构技术使得“DIY(Do It by Yourself)”各种类型的高效能微处理器芯片成为可能。可重构计算能匹配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将硬件变成是可“编译”的,在可编程的介质中提供更大的计算能力和密度,能在单片系统上以低的硬件复杂度适应多种类型的应用,完成各种各样新的任务,从而适应芯片设计周期短,算法变化更新快的要求。另一方面,研究集成电路产品发展规律可知,数字集成电路产品的波动循环共经历了七个波动。硬件可重构、算法可变的可重构SoC将是第七个波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可重构SoC是在单一芯片上实现可重构计算功能的系统,其兼备硬件的高性能和软件的灵活性,并同时具备软硬双编程能力。针对某一专用领域的可重构SoC架构,将成为该领域的“毛坯芯片”,通过“软件编程”即可得到用户自主定义的SoC产品,这一特性对于有保密要求的军用高端芯片研制愈显重要。

(1)提出一种粗粒度可重构系统的构建方法;

(2)提出一种多处理阵列的可重构互连选择方案;

(3)提出面向应用的高效重构方式;

(4)提出一种配置存储器的组织方案;

(5)开发一款可重构处理器原型系统;

(6)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IP核采用40nm流片验证。

高精度小型化三维重建系统(Hi3D)

朱玉丹

-/电子信息

高精度小型化三维重建系统(Hi3D)采用被动式的重建算法为现实物体建立三维模型。该系统的创新在于针对三维重建的目标设计出具有高度实用性的硬件,并在已掌握的三维重建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一套包含硬件系统、算法实现和交互界面的完整三维重建系统。与其他已有重建系统相比,Hi3D系统针对民用三维建模需求,具有高精度、小型化、全自动、低成本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Hi3D系统的硬件主体由相机、步进转台、支架和光箱组成,相机与计算机相连,转台通过单片机和wifi模块与计算机通信。在拍摄阶段,Hi3D系统协调转台转动和相机,自动完成多视点图像拍摄。由于使用单台相机代替多相机重建系统,硬件部分的成本被大大降低。算法部分包括相机标定、深度初始化、立体匹配、点云优化、网格化、上色,构成一套完整的三维重建流程。我们的算法针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改进,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稳定性和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Hi3D系统还包括友好的PC端用户界面,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即可进行全自动三维建模。

应用领域:Hi3D系统可为三维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素材,设想可应用于文物保护、电商宣传、电影电视制作、三维摄像馆等领域。

基于CMM的质量保障平台

朱玉丹

-/电子信息

项目目标是研制一个具有指导性和一定支撑能力的用于构筑和维护软件过程标准体系的软件平台,并辅以示范应用、培训和标准规范制订,全面推动CMM /CMMI标准等在中国软件企业中的有效应用。在过程建模、企业资产管理、项目过程监控、度量分析、需求管理、测试管理、配置管理、以及协同支撑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和完善了可支持CMM/CMMI标准的软件质量保障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工具集两部分。其中基础平台包括过程描述设施、数据中心和过程控制设施;应用工具包括项目估算、WBS与计划跟踪、测试管理、文档管理、配置管理、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过程度量、过程评估和培训支持等。

该平台已在东软集团、金蝶公司和金智科技进行典型示范,并在江苏省信息中心、南京方腾科技、南京讯迪软件和北京利博赛社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软件企业推广应用,同时对百余家软件企业进行了CMM/CMMI推广和培训。其中东软集团5个部门通过了CMMI 3级,东软股份2个部门通过CMMI 5级,金蝶国际软件通过CMM 4级评审。上述各项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创新点包括:软件过程建模技术、平台实现和扩展技术、软件过程驱动和计划跟踪技术、软件过程资产管理技术、软件估算技术。

基于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管理和3D打印云平台

朱玉丹

-/电子信息

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IT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卫生行业前进必不可少的助推器,IT 技术的应用正在走向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医疗服务的创新,如何将分散的医疗资源整合,为人民提供更安全更完整的医疗服务。基于远程影像会诊(诊断)健康管理服务是现代健康管理和私人医生服务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方面。当前,随着CR、DR、CT、核磁、超声等影像设备的普及和推广,多数县级医院,甚至某些社区(乡镇)卫生院也都开始配备影像设备。然而,由于放射科读片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这些下级医院往往缺少能够根据影像做出准确、独立的诊断的医师。这样,利用远程影像诊断的方式,申请高级医院的医师进行远程影像会诊,并且通过这种协助式诊断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在现实中越来越普及。

基于远程影像会诊(诊断)健康管理服务中,医学影像的共享交换对医疗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3D成像技术)。集成健康组织IHE颁发了一系列医学文档共享交换的技术规范,在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基于IHE解决方案的影像信息方面领先于我们,我们的核心技术将给现有影像诊断与治疗网络支撑平台系统(如图片归档及通讯系统,PACS)在技术架构、数据流程控制、图像处理功能及显示模式、图像通信和存储等方面带来全球最优的解决方案。

面向机器人的智能视觉环境感知及三维场景重建

朱玉丹

-/电子信息

面向机器人视觉的自然场景理解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挑战之一,其目标是对自然场景图像及视频的内容作出有效分析、认知与表达,目前相关理论和算法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从场景视觉语义推理、场景目标识别和场景行为模式检测三个环节展开研究,有助于构建自然场景理解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开发机器人视觉认知和三维展示相关应用。相关研究参见http://cs.nju.edu.cn/lutong/。

采用基于最大间隔训练的主题模型来标注场景中可见区域的语义,进而利用标注与视觉特征间的关系,通过对含隐变量的约束优化求解来推导间接场景语义。针对自然场景图像中目标的多样性和可变性问题,通过条件随机场构建自然场景的多层次上下文,并利用无向图刻画目标的多视角关联表示,提高目标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最后,通过三维高斯分布来描述场景视频中融合深度信息的局部运动模式,并采用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刻画局部运动模式间时空上下文,以探索拥挤场景中行为模式检测的新方法。

从三维模型的几何特征、拓扑特征与统计特征提取出发,通过拓扑关系识别、属性分析、语义关联识别,给出新型、鲁棒的快速层次式动态检索算法及三维模型检验等相关算法。

企业碳排放核算及预测动态可视化平台

王路

-/新材料

随着各国“双碳”目标的制定、国际社会对出口产品“碳标签”的要求以及呼之欲出的“碳税”,使得产品的生产如何能够节能减碳不但成为了一个政治任务,更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甚至是企业减少生产成本或者创造额外经济价值的手段之一。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源头减排可以使企业不仅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还可以真正的实现产品的绿色、高值生产,为企业提高工艺水平、规划未来产能、布局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碳足迹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通过收集企业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能源以及“三废”等的排放数据,选用主流数据库服务引擎,构建企业生产工艺数据库,在参考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并应用基于微服务的前后端分离架构(B/S),集成企业生产工艺数据库,构建企业全流程数字化碳排放模拟平台。平台基于Docker技术进行部署,使用React等主流JavaScript前端开发框架设计开发,合理选用Matlab、SQL、Java或Python等开发语言构建。平台后端基于Java开发语言、应用JavaSpringBoot框架进行构建,前端基于Angular、Echarts等主流框架、应用JavaScript开发语言、嵌入PowerBI等进行开发。 开发后的平台可以动态监测企业各工艺碳排放情况,掌握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强度,计算整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对碳排放异常点动态预警,并且可以预测未来某个时间企业整体碳排放量及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预测参数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政策、原辅材料采购商的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而修改,保证预测结果可以尽可能的接近真实。

高品质镁-稀土中间合金

赵超

-/新材料

采用长春应化所专利下沉阴极电解技术生产的镁-稀土中间合金产品,覆盖了军工及民用领域的常用稀土种类;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整稀土组分含量。解决了稀土镁合金生产过程中组分熔点/密度差异大、易偏析的问题,主要用于熔炼应用合金,具有显著提高合金品质、降低杂质含量的优势。 技术指标 1.稀土组分:La、Ce、Pr、Nd、Gd、Y、Ho、Er、Yb、Dy等单一组分及任意多元混合组分; 2.稀土含量:15-85wt.%。 产业化前景预测 稀土作为主要的合金元素或微合金化元素在镁合金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稀土镁中间合金还很少有单位供应,造成合金研发中稀土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限制了稀土镁合金的研发。我国有丰富的镁和稀土资源,科学的组合利用这两大资源优势,把稀土作为镁合金的一个创新源头,研发系列稀土镁中间合金,为国内外镁合金的研发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稀土镁中间合金,填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 经济效益:建成稀土镁中间合金的示范生产线,具有100吨/年稀土镁中间合金的生产能力,可基本满足国内外的需要。 社会效益:围绕制约镁合金扩大应用的若干技术瓶颈,以稀土镁合金材料和加工成型技术为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镁合金及制备技术,突破复杂镁合金铸件与集成应用技术、腐蚀与防护技术等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以稀土镁合金为材料的工业制品,并在汽车、摩托车、轨道车辆等领域得到应用,同时为航天、航空等领域提供批量、高性能的制品。

共 18437 条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