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丨上海理工大学成果汇编第十一期【202211】

来源:大科城博士科技 2022-01-14


凝聚专家智慧

对接创新需求

融合各方资源

推动社会发展


……


期待在成果转化的道路上

能与您一同前行





成果23:移动防疫测温机器人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技术属性: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


◆成果概述:

本成果所有核心元器件全部实现国产,不仅实现了自主定位巡航,而且在机器人巡检导航和定位等方面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远程遥控和自主导航水平。
本成果实现了基于移动5G+网络数据传输的远程遥控与超清视频图像传输,智能化语音交互及远程通话等功能,最大程度上地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能够满足包括远程监控、智能巡检、测温在内的多种作业与管理需求。
除定点测温外,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自主导航等方式用于园区内的巡检,实施动态安全监控检查,播报防疫指南以及接受远程语音求助等。
本成果有效降低了防疫工作的压力,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并且可在危险区域开展工作,将人员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关技术指标:

可同时对30人开展测温,每分钟测量效率可达180人,测温误差小于0.3℃;基于5G网络的高清视频监控,支持2K超清画质;支持场所消杀功能,可以连续实现10小时的消杀工作任务,支持甲醛、PM10、PM2.5指数、二氧化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环境指数监测;另有人机对话系统、语音控制系统等辅助功能。


◆技术创新点:

基于移动5G+网络的远程遥控与超清视频图像传输;
智能化语音交互和基于图像识别的事件捕捉;
高精度测温系统,可实现同时30人的高效测温;


◆知识产权情况:

外观发明专利1项、6项软件著作权;


◆技术的成熟度:

本成果已经实现产品化,并在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为进博会新闻中心3000多名中外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防疫服务。同时也在万佛寺、等场所提供防疫服务。


◆与同类技术优势比较:

测温效率高,可以在行进中进行测温,相比传统的定点测温方式,本成果填补了大型展会、园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机动测温的空白,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针对不戴口罩等高风险行为进行提醒和记录,大大降低了防疫工作成本。


◆已有合作单位情况:

进博会新闻中心、上海万佛讲寺、上海citigo欢阁酒店杨浦店等。


◆项目负责人/团队介绍:

项目研究:杨桂松,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与普适计算、移动群智感知、无线信息物理和传感器系统、对等网络、网络化控制、以及嵌入式通信网络等领域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研究成果在工业传感网、智能制造、工业网络化控制、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取得一定的应用,并得到市场认可。近年来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2篇,EI检索论文7篇,联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已授权15项。


项目管理:陆茂山,2014.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国家注册一级造价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参与众多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其中上海复旦附中项目担任总监一职,此项目荣获上海白玉兰奖。


软件技术:何施晶,2010年上海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获学士学位;2015年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进修毕业,获硕士学位。中级工程师、软件设计师、PMP、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多年一线项目研发及管理经验。项目涉及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移动巡检协同、传感器监测应用、大数据、交通模型应用等领域。

(统计至2021年5月)



成果24:高功率高流明照明产品散热方案


◆技术领域:新能源


◆技术属性:新产品


◆成果简介:

对室外高流明高功率照明产品,比如路灯,高棚灯,泛光灯。产品功率大,发热量大,且要求重量轻,防尘防水。常规压铸铝散热器,自然散热的方式很难解决。本成功集合了相变换热,强迫换热,冗余设计,防尘防水结构以及自动检测控温系统,能保证照明产品可靠性,并实现减重50%以上,出光亮增加50%以上。


◆相关技术指标:

工作温度=-40℃~55℃
适用灯具功率≥1600W
产品寿命≥50K小时
IP防尘防水 = IP68


◆技术创新点:

自适应散热系统,结合相变及强迫风冷,迷宫防尘防水结构,轻量化散热器工艺。


◆技术的成熟度:

可实现商用;


◆与同类技术优势比较:

重量轻,可靠性高,成本低;


◆适宜推广地区:

高功率照明行业,室内和室外场景


◆成果(技术)图片:

◆项目负责人/团队介绍:

王治云,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技术以及强化传热传质。在校主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及应用》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


主持和参与了30多项国家自然基金、产学研等项目。在各种换热设备(电子散热器、电站冷凝器、空冷器、冷却塔等)的设计计算等方面有较多的产学研合作经验。获得发明及实用专利4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各一次,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次,上海理工大学优秀课程教学奖二次,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次。

(统计至2021年5月)




如果您对上述成果感兴趣

欢迎与我们联系


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长沙工作站 

刘老师 18819454443






工作日 9:00 —17:30

客服电话:

公众号

科创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