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镀锌工艺稀土活化助镀技术

仉小猛

-/新材料

在工业上常用的镀锌工艺有热浸镀锌、电镀锌、机械镀锌和热喷涂(镀)锌等,其中热浸镀锌约占镀锌总量的95%,热浸镀锌用锌量在世界范围内占锌产量的40%,在中国约占锌产量的30%左右。批量热镀锌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初步估计批量热镀锌厂年加工量超过1亿吨,市场产值达千亿元。 批量热镀锌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相对电镀锌市场偏低、工艺控制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整体水平不高、污染严重,随着政府环保政策趋紧而环保压力加大。批量热浸镀锌过程中,传统锌-铵助镀工艺虽然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及助镀效果好等特点,但因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雾,助镀剂中氯化铵成分给周边环境造成的水质和空气污染一直是行业面临的核心环保难题。 本技术复盐表面活化技术,去除了烟雾产生根源NH4+,从而控制了镀锌过程NOx污染气体的排放;稀土元素优先与游离铁离子反应,从而阻止铁离子与锌离子反应产生锌灰、锌渣废弃物。技术新产品具备以下显著特点:(1)烟雾小、不漏镀。使用本技术产品,能减少镀锌过程70%以上含氮废气排放,可显著改善操作环境,且生产过程不会出现漏镀现象。(2)不爆锅、产品外观质量高。使用本技术产品处理后,镀锌件下锅时不会发生爆锅现象,且产品表面质量高,表面光滑度、光泽度均较普通产品有所提高。(3)节约锌锭。使用本技术产品,可调控镀锌高温合金过程,减少锌灰锌渣产量,每吨镀件平均节约3-5%锌锭资源,可显著降低成本,经济价值明显。(4)自净化特性。本技术产品具备自净化特性,可以显著延长助镀液使用寿命,助镀液清理周期至少能延长一倍以上。

包头矿稀土清洁冶金新工艺

赵超

-/新材料

我国包头稀土资源居世界首位,其工业储量占全世界的23%,全国的80%以上。四川攀西氟碳铈矿是我国第二大稀土资源。这些矿中除稀土外,还含0.2-0.3%的钍和6-8%的氟,此外包头矿中还有4~6%的磷。其中钍是非常宝贵的未来能源,氟化物是用途及其广泛的化工原料。自1980年以来,包头矿的冶炼技术主要采用浓硫酸强化焙烧工艺,因流程短、成本低对稀土工业做出重大贡献,但该工艺无法回收钍、氟和磷,所产生的含氟、硫废气和含钍放射性废渣等以末端方式治理,成本高,难以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即将公布实施的《稀土工业含放射性废渣处理处置规范》的要求制定。四川氟碳铈矿采用氧化焙烧–盐酸优溶工艺,产生大量铈富集物中间产品,导致铈资源利用率低,伴生钍和氟未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995年以来,按照平均年处理1万吨稀土氧化物(REO)计,约700-800吨钍流失在废渣中。两种轻稀土矿资源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含有稀土和伴生资源F和Th,如何能够做到高效回收有价元素RE的同时,还能实现F和Th的回收,避免引起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真正实现源头减排成为了轻稀土矿资源工艺的主要出发点。 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包头矿和四川氟碳铈矿的清洁冶金工艺,我们利用铈的变价和络合效应可以回收铈、氟和磷的新思路,结合提钍废渣中衰变子体可在有效时间内可完全衰变的规律,提出了包头矿清洁冶金的新工艺,通过氧化焙烧-浓硫酸低温焙烧法有效分解包头稀土精矿(ZL201711464923.2),得到的一个硫酸浸出液进行Ce(IV)、F、P和Th的回收(ZL2015105727.4)。四川氟碳铈矿的处理工艺是将富铈的优溶渣进行水洗-硫酸浸出,然后高效萃取分离Ce(IV)和F、Th(IV)。通过Ce(IV)、F、P、Th的高效回收,真正意义上做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实现源头减排,消除放射性的目的。

重稀土分离新工艺制备高纯氧化镥

赵超

-/新材料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配分齐全,主要以中重稀土为主,富含功能材料所需的铕、铽、镝、铒、镥、钇等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特有的战略资源。针对南方离子型矿重稀土分离工艺中存在重稀土分离效率低、反萃不完全、制备重稀土高纯化产品难等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长春应化所开拓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507-异辛醇混合体系分离重稀土的新体系(专利号:ZL200510016682.6),多家重稀土分离骨干企业建立了P507(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ROH(异辛醇)混合体系分离重稀土生产线,实现了高纯氧化镥等重稀土产品的规模化制备,然而随着企业生产线的长期运转,遇到了混合体系含量快速分析、萃取级数和酸度调控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混合体系循环使用时ROH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是考量分离体系实用性关键指标之一。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该项目根据ROH和萃取剂含量与萃取率线性关系,建立了混合体系含量现场快速分析方法(专利号:ZL201710788284.9),为P507-ROH体系重稀土分离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在P507-ROH体系萃取重稀土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非平衡态萃取级数补偿技术分离重稀土新模式,在工业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提高了重稀土生产效率。通过P507-ROH体系镱镥交换的热力学研究,发现了镱镥交换过程中水相酸度的调控区域,通过控制酸度范围实现了镱镥的高效分离(专利号:ZL201710788312.7),为降低重稀土分离级数提供优化工艺设计方案。

可实现稀土高选择性分离的纳孔石墨烯复合材料

邱洪灯

-/新材料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高纯度稀土元素是发展工业和国防的关键原料,被称为“工业味精”。但由于稀土元素之间的物化性质十分相似,多数稀土离子半径居于相邻两元素之间,非常相近,同时稀土精矿分解时会产生较多杂质元素,使其分离提纯极为困难。目前稀土分离方法繁冗耗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因此,亟需发展稀土元素高选择分离技术,实现稀土元素的精准分离,为我国稀土战略资源的高质化利用提供强力支撑。 多孔石墨烯作为一种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不仅具有石墨烯本身的优异性质,而且相比完美晶格的石墨烯表面,孔的引入可以产生许多独特的性质,比如:开放的能带间隙、较大的实际比表面积、坚韧的机械强度、优异的传质能力等。本团队率先利用水滑层不完全覆盖氧化石墨烯部分燃烧策略,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制备多孔石墨烯的新方法,并进一步发展了层间限域一步燃烧法制备不同元素掺杂多孔石墨烯,可实现多孔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精确调控。利用这种技术,发展了系列稀土高选择性分离新材料。如制备了对稀土离子具有高分离选择性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膜,可实现强酸条件下稀土元素的选择性分离,最高膜分离因子达到3.7。此外,利用固相合成策略,在纳孔石墨烯孔道和层间原位绿色合成具有可控结构的MOF,进而得到一类新型纳孔石墨烯/MOF复合材料。该材料非常适合于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固相吸附分离,对Ce/Lu的分离因子可达到10000以上(如图2),远超文献报道。该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产业化,可用于高纯稀土的制备。

低浓度多杂质稀土浸出液树脂富集技术

郑诗礼

-/新材料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特色战略资源,现行硫酸铵原地浸矿工艺污染重,采用硫酸镁等新型无铵浸出剂可解决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的氮氨废水难题,但浸出液稀土浓度仍然偏低(平均0.5-0.6g/L),成份复杂且Mg2+、Al3+等杂质浓度高,难以采用碳酸盐沉淀法富集提纯稀土,导致成本高、稀土收率低,影响了无铵浸矿技术的推广应用,多杂质、低浓度的稀土浸出液超常富集技术需求迫切。 树脂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流程短、富集比高、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本项目采用树脂吸附法富集低浓度多杂质稀土浸出液,利用两性离子的性质及不同离子螯合吸附的顺序差异,在吸附与解吸过程中,实现稀土离子与碱金属、碱土金属、铝离子的高效分离,同步实现低浓度稀土离子的高效富集,浸出母液循环回用,全过程无需净化除杂,源头解决净化除杂过程产生的稀土带损及废渣处置难题。 本项目优化设计合成出新型树脂,新树脂在选择性富集稀土的同时,实现稀土与铝等杂质的高效分离,所得到的低铝高浓度稀土溶液直接进入萃取槽进行稀土萃取分离。经树脂富集后的水溶液可返回矿山重新配制浸矿剂,可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实验室结果表明树脂对稀土离子的最大平衡吸附量达120mg/g,稀土富集液中稀土浓度大于200g/L、铝含量<0.2g/L,满足后续稀土萃取分离要求。采用本技术处理多杂质、低浓度稀土溶液,无需净化除杂-沉淀富集等工序,经树脂富集-解吸后稀土料液可直接进入萃取工序,具有流程短、稀土回收率高、经济效益可观的优势,目前处百公斤级小试阶段。 项目团队由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牵头,集成中科院过程所、江西理工大学、南阳理工学院等单位优势研发力量,项目团队长期从事稀土绿色冶炼技术与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共 18437 条 前往




工作日 9:00 —17:30

客服电话:

公众号

科创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