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孢子繁殖与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周克琴

-/现代农业

1、课题来源与背景“蕨菜孢子繁殖与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来源主要为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GB06B111-9)和“蕨类野菜无菌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C0223)。研究起止年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项目实施地点为本研究所组培室与试验地、伊春市农业科技园、佳木斯市长发镇蔬菜园区、哈尔滨近郊县市(方正县、尚志市)。通过开展以孢子组培与直播技术为核心的蕨菜人工育苗技术攻关,解决了人工繁殖难这一限制人工蕨菜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本项目于2015年2月28日通过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在哈尔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证书号:长院鉴字【2015】第002号。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2.1蕨菜种苗繁殖蕨类植物是最低级的高等植物,有性繁殖器官是孢子,其时代交替分两个阶段,即配子体与孢子体阶段,配子体与孢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但以孢子体占优势。蕨孢子微小,自然条件下很难形成孢子体苗,即蕨苗,需要人为创造适合环境才能实现蕨苗生产。本项目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探明了主要环境因子对蕨菜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确定了孢子繁殖的适合环境条件;通过大面积孢子育苗试验,总结出蕨菜人工繁殖技术关键,建立了一套蕨菜孢子直播育苗技术体系,可为人工蕨菜孢子直播育苗提供技术支撑。(2)建立了一套蕨菜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并首次提出蕨菜“三段育苗程序化管理”模式,即组培簇状原叶体形成、孢子体促成、壮苗培育三段育苗管理模式;研制出蕨菜无菌繁殖专用培养基,组培快繁年繁系数达1:10000以上。(3)利用组培手段探明了GA3、NAA、BA等主要外源激素对蕨菜器官形成,尤其对蕨菜原叶体增殖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试管苗增殖调控机制,为蕨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2人工抚育与栽培技术基于蕨菜原生境要求,开展林下栽培技术研究与设施仿生态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蕨菜人工栽培关键技术与栽培方式,明确了蕨菜在人工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指标。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建立了一套孢子直播育苗技术体系与组培种苗繁殖技术体系,结合棚室设施可开展积蕨苗规模生产。该项技术成果具有种苗繁殖量高、成本低、繁殖速度快等特点。目前,生产上人工栽培蕨菜主要采取挖掘野生种根茎方式,破坏性强、成本高。利用本项目成果,种苗成本不足0.05元,而挖掘种苗成本每株不低于0.5元,可降低种苗成本近10倍,易于形成产业化。4、技术的成熟度,使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目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果中涉及的孢子组培技术、直播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需要给予更具体一些的技术指导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项目成果适用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林场、农场及相关企业。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通过技术服务与合作开发,项目成果已在佳木斯、伊春、七台河、方正县等地得到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生产蕨苗1亿株,推广蕨菜人工抚育17500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共 2 条 前往




工作日 9:00 —17:30

客服电话:

公众号

科创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哦~

回顶部